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以特定的目標為前提的。沒有明確的目標就無所謂方向。當代中國文化有著兩個明確的奮鬥目標。一是社會目標,即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對世界的和諧作出中國文化的貢獻。二是樹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有利於這兩個目標的實現,文化的方向就是正確的,反之,方向就可能發生偏差。當然,這是從總體而言。文化現象甚為複雜,先進文化的內涵也十分豐富,對於具體文化作品的評價,需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需持十分慎重的科學態度。
——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文化建設的戰略目標。
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從而實現了國家發展目標與發展道路的統一。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選擇,其意義重大而深遠。它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又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主體和客體的關繫上,把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在實踐中統一起來。這既是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當代中國文化的價值取向。
和諧是以事物的矛盾和差異為其前提的。《易經》中的“沖和”、孔子的“和而不同”都包含著對立中求和諧的哲學思想。有些人以我們倡導的和諧哲學全盤否定中國革命鬥爭的歷史,這是完全錯誤的。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自由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前提,沒有黨領導的革命鬥爭及其勝利,中國人就沒有條件和資格談什麼和諧。今天,我們講和諧,也不能否認矛盾和鬥爭。和諧是運動中的平衡,差異中的協調,紛繁中的有序,多樣性中的統一。和諧是一個相對的、發展中的概念。黨中央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文化建設應緊緊圍繞這些要求,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充分發揮文化對人們精神的撫慰和激勵作用、對社會矛盾的疏導和緩解作用、對社會成員的親和與凝聚作用。
——努力推進文化創新。文化創新不僅關係到文化自身的發展,更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關係到我們民族的未來。
文化創新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正確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優秀文化傳統,是中華民族祖先創新的積累和結晶,是我們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和血脈。不斷創新是這一傳統得以延續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包括幾千年來古代優秀文化傳統,包括新文化運動形成的愛國、科學、民主的傳統和黨領導下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發展創新的堅實基礎。同時,應該看到,傳統從來是精華與糟粕並存,即使是優秀傳統,也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改造、更新,賦予新的內涵和活力。中國文化賴以生長、發展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已經並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當代文化創新是中國傳統文化向現代化的轉化和重塑。文化創新,核心是理論的創新,關鍵是體制創新,主體是文化內容、形式和手段的創新。要以文化的創新促進全社會創新的文化氛圍和條件。
——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世界。對外開放是我們的基本國策。開放的重點始終應放在面向世界的了解、學習和借鑒上,廣納博采發展自己。這是國家發展之必須,也是民族自信心的體現。二十多年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從文化本身來説,不同文化的交流、衝突、借鑒、融合,正是其激發創造力,增強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條件。不同文化的交流,不僅可以了解對方,也有利於認識自己。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綜合國力的競爭在全球範圍展開。立足於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以博大的胸懷面對世界,借鑒各方,熔鑄萬物,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豐富和發展自己,中華民族才能與時俱進,站在世界文化發展的前列。
——關於文化安全問題。文化安全包括在文化發展戰略之中。國家利益,安全第一。國家安全,歸根到底靠實力。文化既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我國外交方針是高舉和平、合作、發展的旗幟,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和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但國家關係,必須以獨立、平等為前提。在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中,必須堅定不移地堅守和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獨立品格。
首先要增強民族自信心,增強新形勢下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熔鑄力。信心源自歷史,更源於現實。堅持我們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堅守我們的基本價值觀,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要通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通過潛移默化的文化教養和陶冶,使我們的理想、信念和基本價值觀,更加廣泛地深入人心,真正成為我國社會的主導意識和精神支柱。同時,保持警惕,堅決抵禦敵對勢力在意識形態,特別是政治文化方面的滲透。在關係國家尊嚴和根本利益問題上,對於公開的挑釁和惡意的攻擊,要理直氣壯、旗幟鮮明地予以駁斥和回擊。
積極主動地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文化不僅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的面孔。要以堂堂正正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坦誠地面對世界,擴大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爭取更加廣泛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文化交流是心靈的溝通,也是一種宣傳和介紹。要改進我們的文化外宣,使之更具感染力和説服力。最成功的宣傳,往往是最不像宣傳的宣傳。不斷增強我國文化的話語權和文化市場的競爭力。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文化競爭,有兩個最為顯著的特點,一是這種競爭大量是在信息的“自由傳播”中進行;二是文化競爭主要是通過市場來實現。對此,必須高度重視。首先還是要注重民族文化産品內容和形式,創造更多中國自己的文化品牌,增強中國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其次是要加快文化産業結構調整,特別重要的是,在市場搶佔高新技術文化産業制高點。要加快文化體制的改革,注重市場主體的培育和營銷能力的提升。
堅持依法管理。要堅持不懈地打擊盜版、走私犯罪,保護知識産權。要堅持對進口文化産品的審查制度,嚴守文化海關。對於違反我國法律的要予以制裁和懲處。通過法律、行政和文藝批評的綜合手段,弘揚先進文化,提倡有益文化,改造落後文化,抵禦、杜絕反動腐朽文化。(本文原載2006年10月11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