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
科技部副部長 李學勇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也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胡錦濤同志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動員全黨全社會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鬥,進一步開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局面。”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自主創新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作為推進結構調整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作為增強綜合國力、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大力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扎紮實實地把創新型國家建設推向前進。
提高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自覺性和實踐能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革命力量。當今時代,知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成為增強綜合國力的核心。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們黨把握趨勢、立足國情、面向未來,作出的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在發展戰略、發展道路、發展目標上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用15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步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
抓住發展機遇,實現科技發展的重點跨越。進入21世紀,科技發展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密集期。學科之間、科學和技術之間、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導致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迅速發展,其中納米、生命、信息、認知科學的融合,推動人類整體認識能力的飛躍,不斷引發新的科技革命。而新的科技革命引領和帶動産業革命,從而促進社會生産力的躍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動力。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取得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雜交水稻、陸相成油理論和應用、高性能計算機、基因組研究等為標誌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為加快科技進步與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緊緊抓住並切實用好這一難得機遇,我們完全有可能實現科技發展的重點跨越,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轉變發展觀念,在科技發展中堅持以人為本和統籌兼顧。科技發展的關鍵在人才。目前,我國已擁有3200萬科技人員,研究開發人員總量超過100萬,位居世界前列。在科技發展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科技發展依靠人,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充分調動和發揮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實踐中建功立業;就是堅持科技發展為了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科技發展的目標,讓科技進步的成果惠及億萬群眾;就是堅持科技發展培養人,在科技進步和創新實踐中造就大批創新人才,同時使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得到廣泛傳播普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科技發展中堅持統籌兼顧,就是要既考慮整體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又強調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實現重點跨越;既強調科技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又注重使科技自身的發展能力得到持續提升;既著力突破現實緊迫需要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又超前部署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
創新發展模式,推動經濟增長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多、人均資源佔有量少,其中石油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10、水資源為1/4、耕地資源為1/3,但我國單位産值能耗卻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3至4倍,主要産品能耗水平比國外平均高40%。只有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才能突破能源、資源和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提高發展質量,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産業結構、提升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提高發展質量,應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幅度提高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産業,振興裝備製造業;依靠科技進步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社會公益領域的科技創新,促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在關鍵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産權,改變我國在國際産業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增強競爭實力。歸根結底,通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帶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把服務和促進科學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
衡量創新型國家的標準,不僅要看科技自身的發展水平,更重要的是看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與引領作用,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對科技工作而言,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和部署,著眼于促進科學發展,認真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突出自主創新戰略的主線。從以跟蹤為主向加強自主創新轉變,努力獲得更多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在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從注重單項技術的研究開發向加強以重大戰略性産品和新興産業為中心的集成創新轉變,形成具有較強技術關聯性和産業帶動性的重大戰略産品,在此基礎上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和集成創新;從注重以科研院所的改革為主向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轉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整體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從注重為經濟建設服務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轉變;從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動利用全球科技資源轉變,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開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在更高的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
提升關鍵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成功經驗。要根據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充分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著力提升重點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能源、資源、環境領域的關鍵技術創新,提升解決瓶頸制約的能力;加強重點産業的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發,提升重點産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強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和公益服務,提升科技對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加強國防科技創新,提高國家安全保障能力。同時,把握世界科技發展趨勢,根據我國的基礎和優勢,超前部署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加強科研基地和平臺建設,提升科技自身的持續創新能力。
明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目標要求。構建中國特色的國家創新體系,為自主創新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促進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在要求。為此,應把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突破口;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知識創新體系;從發展規劃、資源配置、人才隊伍和基地建設等方面促進民用科技和軍用科技的緊密結合與有效互動,建立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地方科技工作,實現區域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進跨行政區劃的科技合作,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互補的區域創新體系;按照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發展與規範相結合、全面推進與分類指導相結合、專業化分工與網絡化協作相結合的原則,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加強創新服務為重點,建設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仲介服務體系。
抓好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把發現、培養、使用、凝聚優秀人才作為科技發展的重要任務,建立健全有利於人才培養和使用的激勵機制,促進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為優秀人才的成長提供更加寬鬆的發展環境;搭建科技創新平臺,為各類富有潛質的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大膽起用優秀青年人才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和重大項目。既重視在原始性創新中發揮人才的作用,又重視在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中發揮人才的作用;既重視在科學研究、科技攻關中發揮人才的作用,又重視在科技成果推廣和科學普及中發揮人才的作用;既重視學科帶頭人、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又重視企業家人才、管理人才等各類人才的培養,真正做到事業發展依靠人才,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創新創業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
營造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和諧環境。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求科技部門進一步轉變職能,加強宏觀管理,把科技管理的重心放在統籌協調、指導監督上,放在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環境上。應積極推進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建設,加快科技相關法規的研究制定,建立和完善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的科技法律制度體系;把握趨勢,針對需求,加強對科技發展前瞻性、戰略性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戰略規劃,提高科技決策能力;改進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充分發揮國家科技計劃的導向作用,注重發揮市場在配置科技資源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專家在科技決策中的諮詢作用;改革科技計劃管理,提高計劃管理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建立問效問責制和第三方評估制度,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益;改善科技評價和獎勵體系,建立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弘揚科學精神,發展創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