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全國林業自然保護區發展五十週年學術報告會舉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01日   來源:林業局網站

    10月29日,全國林業自然保護區發展50週年學術報告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和自然保護區工作者就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理念、手段及其機制進行交流。國家林業局副局長趙學敏在報告會上指出,自然保護區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和社會功能,建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是保護自然資源的最有效途徑。

    趙學敏説,我國地域遼闊,生態環境多樣,有高等植物3萬多種,脊椎動物6347種,分別約佔世界的10%和14%。然而,由於人類大規模開發自然資源,導致生物多樣性大量喪失,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為保護自然資源及其生態系統,世界各國都在探索不同的保護模式。國內外多年的實踐證明,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典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拯救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最有效措施。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歐陽志雲説,生物多樣性保護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進行就地保護;二是通過建立植物園、動物園、繁育中心等,進行遷地保護;三是建立種質資源庫,保護遺傳資源。其中,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途徑。他認為,為有效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還需進一步完善自然保護區建設佈局,與我國生物多樣性空間格局的協調一致。

    在談到自然保護區的資源利用時,北京大學教授謝凝高提出,“不是所有的自然遺産今天都要利用,我們在自然發展的規律性還未找到時,還要考慮到資源的未來利用”。他説,在保護區內,要進行嚴格的功能分區,生態價值高的地區只對科學研究者開放;特殊景觀區可供人遊玩欣賞,但不能有過夜設施;區內服務區只設簡單的過夜設施;一般控制區中原有住民生産活動要受控制。

    談到保護區的體制建設,來自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陳佑平介紹説,王朗保護區通過建立監測巡護數據庫與科研院所簽訂合作協議共享保護區數據,獲得經濟收入,同時又提高了自身的科研競爭力。並利用這些科研合作項目向遊客介紹科研知識,促進環境教育開展,為營造生態旅遊打下品牌,帶動了社區經濟發展,初步建立起社區參與保護的新機制。

    據了解,截至2005年底,我國林業部門共建設和管理1706處自然保護區,佔全國自然保護區2349處的72.6%,同時還建立了自然保護小區45439處,基本形成佈局較為合理、類型較為齊全、功能較為完備的自然保護區網絡,在遏制生態惡化、維持生態平衡和維護國土生態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綠色時報)

 
 
 相關鏈結
· 全國自然保護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區徽正式發佈
· 《大熊貓——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産》一書在京首發
· 我國結束依靠野生大熊貓個體維持圈養種群的局面
· 林業局宣佈正式啟動全國林業示範自然保護區建設
· 林業局宣佈啟動全國林業示範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
·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率中國林業代表團訪問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