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召開高校服務地方發展工作會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27日   來源:教育部網站

    11月26日-27日,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在杭州召開高校服務地方發展工作會議。會議以“加深對高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重要性和基本規律的認識,探索中國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新路子”為主題,總結交流了高水平大學服務地方發展工作的思路、經驗和做法。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周濟,科學技術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學勇出席會議並講話。

    周濟在講話中指出,高水平大學建設主動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使命。高校服務地方發展,也符合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各高校要深刻認識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自覺堅持“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展”的思想,積極參與創新型國家建設,切實提高高校自主創新能力,在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上邁上新的臺階,努力成為解決國民經濟重大科技問題、實現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的生力軍。他指出,高水平大學要做到“頂天”、“立地”,既要能夠站在關係國計民生全局的重大課題前沿,解決問題,作出回答,直接服務國家目標,又要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造福人民群眾;既要能站在學術的巔峰,在世界科學知識寶庫中不斷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又要能真正貼近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地回答和解決他們在生産、生活中碰到和提出的問題。各高校要牢固樹立立足地方、依靠地方、主動為地方發展服務的意識,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為一種責任、一種使命和辦學目標的追求,克服忽視成果轉化、忽視服務地方的思想傾向,把高校中蘊藏的巨大的知識、人才優勢和創新能力不斷轉化為國家的利益、社會的財富、人民的實惠,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功,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謀利。

    周濟強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為高等學校提供了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高校要全面融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實踐,主動參與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努力成為區域創新體系的骨幹力量。在這一過程中,高校要抓住參與行業和區域創新的機遇,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地方産業結構的升級換代中去,為解決“三農”問題、為地方的支柱産業和眾多企業的技術進步做出貢獻。要圍繞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目標,加強技術仲介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培養為當地服務的人才,確保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穩定的人才支撐,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參謀和諮詢。

    周濟要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主動,狠抓落實,不斷開創高等學校服務地方發展工作的新局面。要進一步提高對服務地方發展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增強做好服務地方發展工作的使命感、緊迫感。要把自身發展主動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在高等學校自身發展規劃中主動體現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要加強領導,加強組織協調,轉變工作思路,不斷提高合作的層次、水平、規模和質量,提高合作的穩定性、長期性、有效性和主動性。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學校內部機制體制的改革,營造服務地方發展的良好制度環境。他希望參加此次會議的高校要在服務地方發展工作方面起到“做表率、走前列”的作用,把全國的高校帶動起來,形成千軍萬馬參與地方發展的熱潮。

    在介紹科技工作貫徹全國科技大會精神,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思路和部署之後,李學勇指出,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基礎在教育,關鍵在人才。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和部署,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要充分發揮高校在實現國家科技發展目標,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高校特別是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具有學科綜合和交叉、學術思想活躍、教學科研相互促進的優勢,匯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創新人才,是我國科技創新隊伍中十分重要的力量。一是發揮高校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為培養宏大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做貢獻;二是發揮高校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獲得更多的原始性創新成果和自主知識産權;三是發揮高校在實現技術轉移、成果轉化中的生力軍作用,為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實現産學研有機結合,促進新興産業的形成和産業競爭力的提升做貢獻;四是創新體制和機制,既要在知識創新體系中發揮高校作用,也要在技術創新體系和區域創新體系中發揮作用。五是發揮高校在傳播科學思想、傳承民族精神、弘揚先進文化、普及科學知識方面的作用,促進形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道德基礎和良好的文化環境。

    李學勇指出,從科技工作的角度看,要發揮高校在服務地方發展和區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解決科技難題。要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出發,解決影響區域發展的重大關鍵科技問題。二是共建科技平臺。搭建區域科技創新平臺和産業化平臺,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區域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和地方特色産業集群的形成。三是培養創新人才。把科學研究實踐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高校豐富的教學師資和培訓資源的作用,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和智力支持。李學勇還表示,科技部將配合教育部為積極支持高校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地方發展的能力多辦實事。

    這次會議利用一天的時間,到杭州市濱江區浙江大學全球創業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杭州高新區創新人才實踐基地、浙江中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湖州市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長興教學科研基地、吳興區浙江大學龜鱉科技産學研創新示範基地、浙江大東吳集團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與會代表在討論中一致認為,這次會議主題明確,意義重大,對於推進高校服務地方發展工作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大家表示,一定要象重視教學科研和人才隊伍建設一樣,高度重視社會服務工作,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進一步增強開展社會服務、特別是服務地方發展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努力探索和掌握高校開展社會服務的規律,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目標,積極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議由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主持。浙江省省長呂祖善出席會議並致辭。浙江大學、重慶大學在會上分別介紹了學校與地方合作,開展社會服務的情況和經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2所教育部直屬院校的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據了解,近年來通過實施“211工程”和“985工程”,我國集中力量加強了重點學科、創新平臺和創新團隊的建設,推動一批大學邁上新的臺階,並且帶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和競爭力的提高,高等學校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構建區域創新體系的過程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全國有61.7%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35.3%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在高校,其中直屬高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數佔到了全國高校的90%。“十五”期間,全國高校累計獲得科研經費1300多億元,其中有50%來自於與企業單位合作研發項目的經費,承擔各類的課題有61.9萬餘項,其中直屬高校的科研經費佔到了全國高校的55%。現在,38.7%的兩院院士在高校,其中直屬高校擁有的院士佔到了全國高校的80%強。我國高校在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領域取得了許多創新性成果,“十五”期間全國高校累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75項,佔全國授獎總數的55.07%;國家技術發明獎64項,佔全國授獎總數的64.40%;國家科技進步獎433項,佔全國授獎總數的53.57%,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一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後者打破我國連續6年無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局面。近年來,我國高校具有應用前景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掌握了一批事關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技術,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技術産業,如方正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和電子出版系統、同方威視集裝箱檢測系統、中南炭炭飛機剎車片、東軟CT和華中數控和“農大108”玉米新品種等等。這些重大技術創新項目和高技術産業,不僅填補了我國在一些重要生産領域的空白,而且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還重點建設了一批國家大學科技園,目前總數已達到44個,大學科技園作為大學加強與社會聯絡的重要平臺,以及高校科技成果和科技企業最重要的孵化平臺,正在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不斷地做出其應有的貢獻。在哲學社會科學方面,高校研究人員佔全部研究隊伍的90%,佔有80%的研究成果,社科基地建設、重點學科建設都獲得了長足發展,為理論創新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思想庫、智囊團”作用。

 
 
 相關鏈結
· 教育部:247個西部攻堅縣實現“兩基” 成效顯著
· 安監總局教育部通知要求加強中小學安全監管工作
· 教育部新聘85位國家督學 陳至立向新督學發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