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商務部介紹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外貿影響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25日   來源:商務部網站

    12月25日,商務部發佈了《2005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商務部世貿司負責人就報告的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請您介紹商務部開展“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的調查”這項工作的背景情況。

  負責人:當前,國際貿易在WTO框架下,傳統關稅壁壘逐漸削弱,以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日益明顯,並且引起了WTO各成員高度關注,集中體現為兩個2/3:國際貿易新規則的2/3是技術性貿易措施;我國影響貿易的新規則的2/3也是技術性貿易措施。具體説,1995年世貿組織正式運行至2005年底,各成員通報(即各成員制定的影響貿易的新規則)總量20387件,其中涉及技術規則的13861件,佔總量的68%,超過2/3;自加入WTO至2006年8月,我國通報總量683件,其中涉及技術規則的461件,佔我國通報總量的67.5%,超過2/3。

  因此,為了全面掌握我國各地方、各行業出口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基本情況,了解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主要問題和需求,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經國家統計局批准(國統制[2006]14號),商務部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的抽樣調查”。

  這項工作是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新時期、新形勢賦予商務部門的一項新任務、新職能,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也是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掌握出口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情況,有效應對的重要基礎。今年是第一次,今後將作為一項基本職能和長期工作,每年定期開展。

  記者:這次調查顯示的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的總體情況如何?

  負責人: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的總體情況不容樂觀。調查表明,2005年我國有15.13%的出口企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在22大類出口産品中,有18類産品由於國外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而遭受直接損失,直接損失的金額達到691億美元,約佔2005年全年出口額的9.07%;企業為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所增加的生産成本217億美元,約佔2005年全國出口貿易額的2.85%;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給我國企業造成的出口貿易機會損失高達1470億美元,約佔2005年全年出口額的19.29%。

  記者: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各行業産生哪些影響?

  負責人:這次調查顯示,食品土畜産品受到的影響面最寬,紡織産品直接損失比較嚴重,機電高新技術産品增加成本最多,從趨勢上看,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已從勞動密集型産品向高新技術産品延伸。

  具體來説,食品土畜産品受影響的絕對值雖然不高,但相對於其全年出口的比例卻最高,其直接損失與當年出口額之比為26.7%,機會損失與當年出口額之比高達96.6%;紡織産品的直接損失比較嚴重,為298.7億美元,佔我國出口全部直接損失的43.2%。2005年,海關編碼第16類産品(機器、機械器具、電器設備及其零件;錄音機及放聲機、電視圖像、聲音的錄製和重放設備及其零件、附件)增加成本最多,佔全國增加成本總額的44.1%。

  可以看出,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機電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特別是歐盟頒布《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和《禁止在電子電器設備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以來,我國機電高新産品生産企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增加了出口成本。

  記者:我國各地區的對外貿易是否也都受到了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

  負責人:調查顯示,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的影響涉及所有省份,其中發達地區受影響的絕對值高,中西部地區相對值高。從直接損失的絕對值看,超過50億美元的有深圳、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均為經濟發達地區;從直接損失的相對值看,西藏、海南、吉林、廣西等經濟欠發達地區直接損失佔當地年出口額的比例較高,均超過20%。按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四大政策地區來看,東部地區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而造成的直接損失、增加成本和機會損失的絕對值均遠遠超過其他三個地區;而西部地區的直接損失、增加成本和機會損失佔該地區當年出口額的比重最大。

  記者:哪些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比較大?

  負責人:歐、美、日、韓仍是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主要國家和地區,但對我造成影響的行業各有不同。調查反映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企業中,81.30%的企業反映受到過美國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其次是歐盟(57.72%)、日本(31.71%)和韓國(9.76%)。從各行業看,食品土畜行業在日本和歐盟受到影響較為嚴重;輕工行業、紡織行業在美國和歐盟受到影響較為嚴重;機電高新行業的影響則主要集中在歐盟地區;醫保和五礦化工行業在美、歐、日都受到較大影響。

  記者:國外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主要方式是什麼?

  負責人:調查顯示,“不斷提高技術標準”是國外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主要方式。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企業中,67.6%的企業認為國外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最主要方式是標準提高。同時,增加檢驗檢疫項目、調整技術法規、審查手續複雜、合格評定程序變化,以及人為拖延檢驗檢疫時間等也是國外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不同方式。食品土畜、機電高新行業是受“標準提高”影響最嚴重的兩個行業,分別有76.5%和69.0%的企業反映受到了該方式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

  記者:面臨這種形勢,我國企業採取哪些應對措施?有什麼新的特點?

  負責人:調查發現,我國企業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主動意識有所提高,技術改造和申請認證是主要應對措施。我國大部分出口企業已經意識到主動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強出口産品的國際競爭力是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關鍵。

  為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有71.8%的企業選擇通過進行技術改造,採用國際或對方標準來積極應對;63.4%的企業認為還要爭取獲得國際權威認證和出口國認證。此外,企業還希望通過多雙邊磋商、WTO爭端解決機制、參與國家標準、國際標準或出口目標市場標準制修訂,以及司法救濟等方式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

  記者:當前我國企業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面臨哪些主要困難?

  負責人:調查顯示,有50.7%的企業認為當前應對的主要困難是“資金缺乏,難以進行技術改造和獲得國際認證”;43.7%的企業認為“信息不靈,不知道對方規定已經改變”;41.5%的認為“渠道不暢,受到不公正待遇不知道向誰反映”;40.8%的企業認為“沒有技術服務,缺乏技術解決方案”;31.7%的認為“技術水平差距較大,無法達到對方的技術要求”。

  記者:針對調查顯示的情況,結合企業面臨的困難,今後政府部門將採取哪些應對措施?

  負責人:為指導和幫助企業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商務部專門會同質檢總局制定發佈了《關於促進企業跨越國外技術壁壘的指導意見》,具體措施包括:1.完善出口技術服務體系,加強對國際市場技術準入條件和出口商品技術競爭力的監測,積極為幫助企業跨越國外技術壁壘提供技術服務;2.加大評議工作力度。選擇國外實施的對我國影響較大的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積極組織評議,為多雙邊工作奠定基礎。3.加強多雙邊磋商,充分利用WTO TBT/SPS委員會以及各相關平臺進行交涉,積極維護和爭取我國利益;4.加強標準體系和認證認可體系建設,綜合運用各種手段鼓勵和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5.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鼓勵和支持企業應對國外技術壁壘。

 
 
 相關鏈結
· 國外技術壁壘05年造成我國691億美元貿易損失
· 全國技術性貿易措施部際聯席會第7次成員會召開
· 滿洲裏口岸2006年貿易過貨量突破2000萬噸
· 法制辦主任曹康泰:入世5年涉貿易法律法規大調整
· 廣東企業開始主動出擊維護自身權益應對貿易摩擦
· 農業部組織召開畜産品貿易發展與貿易救濟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