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賈治邦榮膺2006年度“中國改革年度人物大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09日   來源:林業局網站

    1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六屆中國改革人物頒獎大會上,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榮膺“2006中國改革年度人物大獎”,中國吉林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柏廣新,黑龍江省伊春林業管理局局長、伊春市市長許兆君同時榮獲“第六屆中國改革十大傑出人物”稱號。中國林業改革被推為2006年中國改革的突出亮點和成功範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王光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王文元出席頒獎大會併為獲獎人員頒獎。

    2006年是中國林業改革之年、收穫之年。億萬農民從林權制度改革中獲得了最根本的生産資料;國有林區體制機制改革突破堅冰,中國第一家國有森工企業——吉林森工股份有限公司掛牌運營,伊春8萬公頃林地由林業職工分戶經營,十幾年來一直徘徊的國有林區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國有林場改革邁出堅實步伐,4466個國有林場分類經營方案即將出臺。

    作為中國林業改革的主要領導者,賈治邦帶領國家林業局黨組班子認真研究和深入探討改革的思路、措施、方法和步驟,準確把握,正確引導,統籌協調,精心謀劃,採取多種形式、從多方面推進改革。通過改革,國家得到了資源,社會得到了生態,務林人得到了利益,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林業生産力得到解放。

    賈治邦在頒獎大會上説,我國是一個缺林少綠的國家,森林資源嚴重不足,林業發展相對滯後,已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腿”。特別是生態産品極度短缺,已成為我國與發達國家的主要差距。同時,我國又有發展林業的良好條件,全國林業用地43億畝,還有8億畝可治理的沙地和近6億畝濕地。18億畝耕地解決了我國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57億畝林地、可利用沙地和濕地卻沒有解決我國林産品供應問題,更沒有解決我國生態問題。問題的關鍵在於林業體制機制沒有農業活、沒有農業順、沒有像農業一樣實行家庭聯産承包,生産關係落後,廣大林農和林業職工經營林地(沙地、濕地)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賈治邦説,國家林業局把2006年確定為“林業改革年”,決定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重點,全面推進各項林業事業發展。實踐證明,林業改革不僅有效盤活了林地資源,而且促進了人才、資金、科技等生産要素向林業聚集,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林業生産力,對促進整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産生了巨大而積極的影響,資源明顯增加,農民明顯增收,受到廣大林農的真心擁護和熱烈歡迎。

    賈治邦表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林業必須有一個新的更大的發展。林業建設任務艱巨,林業改革任重道遠。新的一年,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在確保“農民得實惠、生態受保護”、“管好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前提下,以改革為龍頭,全面推進林業各項事業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柏廣新推動我國第一家國有森工企業主業輔業分離、國有資本從加工業全部退出、社會職能全部移交、職工全部轉換勞動關係,解決了長期困擾國有森工企業發展的産權單一、企業辦社會、冗員過多、主業不突出、創新能力不強等五大歷史性難題;許兆君積極推動伊春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8萬公頃林地由職工家庭承包經營,並在保持林地所有權國有的前提下,充分賦予承包經營者對林木的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權,取得成效。

    中國改革人物獎頒獎大會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與中國改革人物徵評活動組委會共同承辦。(中國綠色時報)

 
 
 相關鏈結
· 國家林業局每月第一個星期三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
· 林業局統計顯示:06年全國發生近40萬起林政案件
· 林業局與大自然保護協會06年合作年會在北京召開
· 林業局:把握國際林業形勢 推進林業對外開放
· 林業局局長賈治邦為中國政府網正式開通一週年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