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國農産品出口克服了國外技術壁壘影響和生産成本上漲壓力,實現較快增長。全年我國農産品出口310.3億美元,同比增長14.1%,農産品出口邁上新臺階。2006年我農産品出口呈現四個特點:
第一,優勢農産品出口快速增長,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出口效益提高。
園藝、水海等優勢農産品出口快速增長,對出口總體增長拉動明顯。1-11月份,園藝産品出口79.1億美元,同比增長21.5%;水海産品出口80.5億美元,同比增長19.5%。僅此兩類優勢農産品出口159.6億美元,佔我出口總額57.4%,同比增長28億美元,對農産品出口總體增速拉動超過10個百分點。
深加工農産品比重提高,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1-11月份,初級農産品出口143.6億美元,同比增長6.7%;深加工農産品出口134.4億美元,同比增長23.1%,在農産品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上升至48.3%,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
出口價格持續上漲,出口效益提高。2006年前三季度我國農産品生産價格指數下降0.27個百分點的同時,前11個月我國農産品出口價格指數上漲4.7個百分點。大蒜、蘋果、蘋果汁、蘑菇罐頭等8種大宗出口商品平均價格上漲均超過20%。
第二,對歐美市場增長較快,對日本市場出口放緩,出口市場進一步多元化。
受園藝、水海産品出口拉動,對歐美市場出口增長較快。1-11月份,我國對美國出口33.8億美元,同比增長34.1%;對歐盟出口39.2億美元,同比增長25.4%。
受“肯定列表制度”影響,對日出口增幅明顯下降。1-11月份,我國對日農産品出口74.5億美元,同比增長3.7%,遠低於去年同期9.4%的增幅。
新興市場增勢良好,出口市場進一步多元化。1-11月份,我國對西亞、拉美、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增長迅速,出口增幅均在20%以上,佔我國出口總額的19.4%,比“十五”期間提高1個百分點。
第三,主要出口省市增勢良好,七大省市佔出口總額七成,部分中西部省市高速增長。
前11個月,山東、廣東、浙江、福建、遼寧、江蘇、北京等七大主要出口省市出口額均超過10億美元,佔農産品出口總額的71.3%。其中江蘇、福建、山東增幅分別達到32.3%、23.0%、17.0%。
中西部地區18省市合計37.6億美元,同比增長11.4%,佔農産品出口總額的13.4%。其中,山西、海南、寧夏、西藏、湖北增幅分別達到74.6%、70.7%、61.0%、43.9%、35.5%。
第四,民營企業成為出口新增長點,經營主體活力增強,形成了一批農産品出口龍頭企業。
1-11月,民營企業出口83.7億美元,同比增長40.8%,佔比提高至30.1%。民營企業成為農産品出口新增長點,對農産品出口總體增長拉動近10個百分點。
1-11月,國內農産品出口企業2.02萬家,比去年同期增長16.8%。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農産品出口龍頭企業54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4%,出口額128億美元,佔農産品出口總額46%。
2006年,我國農産品出口克服國外技術壁壘更加嚴格、出口成本持續上漲等不利因素,實現較快增長,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一是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商務部和各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農業提高生産水平的政策措施;二是各地方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大力推動農産品出口;三是出口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質量安全水平和突破國外技術壁壘能力不斷提高。
當前,我國農産品出口形勢仍不容樂觀。一是國外技術壁壘對我國農産品出口形成長期阻礙。近兩年來,日歐美紛紛加快食品安全立法,抬高進口門檻,技術壁壘有從微觀、技術層面向宏觀、法律層面發展的趨勢。二是國際農産品貿易的不公平競爭將長期存在。主要發達國家在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農産品市場、推行自由貿易的同時,無不對本國農業進行高額補貼,嚴重扭曲了國際農産品的貿易環境。三是我國支持農産品出口的政策體系同發達國家相比仍處於起步階段,亟需進一步發展完善;四是農産品出口呈現“小規模、大群體,小生産、大市場”的格局。目前,農産品出口企業平均出口額僅為154萬美元。出口企業普遍規模小,實力弱,組織化程度低,抵禦出口市場風險和突破技術壁壘的能力有待提高。五是農産品加工程度低,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缺乏品牌産品。我國出口農産品中初級産品佔一半以上,新品種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應進一步加強,以適應國際市場消費多樣化的需要。
2007年商務部將繼續關注“三農”問題,做好農産品出口工作,努力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提高農産品國際競爭力,為調整農業結構、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發揮更大作用。(商務部新聞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