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主任、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06年水上交通安全及搜救工作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06年是近年來我國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最好的一年,全國水上運輸船舶事故件數、死亡人數、沉船艘數以及直接經濟損失與“十五”期平均水平相比,全面大幅下降。全國各級搜救中心和海事機構共組織、協調重大搜救行動1620次,在我國搜救責任區範圍內涉及遇險人員17498人,成功救助16753人,救助成功率達95.7%,平均每天成功救助46人。
徐祖遠在新聞發佈會上説,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是水上安全發展的重要前提。認真落實安全生産法律法規和安全方針,堅持專項整治和長效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思路,突出監管重點,是水上安全發展的關鍵。國家重視加強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搜救力量建設,是水上安全發展的有力保障。加強國際合作,開展國際間交流,是水上安全發展的重要途徑。加強應急演練,培養一支過硬的海事和救助隊伍,是水上安全發展的重要基礎。
2006年,交通部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産方針,堅持專項整治和長效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思路,開展渡口渡船、低質量船舶、水上危險品運輸等專項整治活動,加強重點水域、重點船舶、重點時段和重點環節的安全監管。截至目前,已安排資金13億元,改造農村公路渡口2906道;安排專項資金8億元,實施渡改橋1116座;共對1000家造船廠(點)進行了治理,對8055艘船舶進行了附加檢驗,其中216艘被強制報廢或拆解;共檢查小型液貨船舶24105艘、液貨碼頭2156家,形成了強大的安全整治威懾力。此外,在國際合作方面,我國與韓國、越南開展了關於海上搜救合作協定的談判並取得了積極成果,與美國等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機制。
徐祖遠表示,近年來,交通部大力加強海事監管和搜救力量建設,採取多項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水上人命、財産和環境安全,使水上交通安全形勢不斷好轉,也使交通部門在關鍵時刻有能力進行積極有效的海上搜救。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國先後建成了海上安全與遇險系統、中國船舶報告系統,加強了打撈與溢油應急設施裝備建設。
目前,交通部共在沿海開放水域和長江、黑龍江等幹線水域部署各類海事監管與專業救助船艇895艘、專業救助飛機9架(其中租用5架),長江幹線每20公里就部署了一個海事監管和救助站點,各地方海事機構也在內河非開放水域部署了一大批監管和救助船艇。經國務院決定,我國建立了海上搜救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同時,我國加強水上應急反應機制建設,實施了《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形成了完善的應急反應體系。海事監管和救助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救助船艇實行動態待命制度,接到險情可以立即出動,救助飛機搜救半徑達110海裏。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14個交通部直屬海事機構和27個省級地方海事機構,共計6萬餘名海事執法人員,有3個專業救助局、3個打撈局和4個救助飛行隊,共計7865人,負責全國沿海水域和內河通航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監管、船舶險情和空難應急救助以及沉船、空難事故沉物打撈。(中國交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