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記者來到昔日因村大、村亂、路難走而遠近聞名的西安市灞橋區新築街道騫村,發現這裡已經發生了令人欣喜的大變化:過去長滿了雜草的垃圾坑上,一幢兩層高的兩委會辦公樓拔地而起;投資500萬元修建的水塔,把清澈的地下水送到家家戶戶,替代了過去受到污染的地表水;村民們下雨出門再也不用穿著長雨靴過水坑了,如今一齣門就是寬寬的水泥路……
這只是西安市首批100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發生變化的一個鏡頭。自2006年4月以來,全市100個示範村共硬化水泥道路162.4萬平方米、瀝青道路7.2萬平方米;修排水明渠17.3萬米、暗涵20.1萬米;改水2.6萬戶、改圈4204個、改廁1.8萬戶;建沼氣池1393個;建設文化體育活動廣場8.6萬平方米;建垃圾臺784個,添置垃圾容器2096個;安裝路燈7283個;村莊綠化83.1萬平方米。100個示範村全部建設了甲級衛生室,建立健全了村級各項議事規則和程序,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活動。在示範村建設紮實推進的同時,該市把生産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第一要務,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和非農産業,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共扶持了20個年産值過500萬元的龍頭企業,新增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6家;引進各類新品種50多個;推廣農業新技術20多項,建立了8個千畝以上標準化果業示範基地;旅遊觀光農業園區發展到80家,就地安置農民就業1萬人,經營收入達1.2億元;先後對8.8萬人進行了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對12.6萬人進行了就業前引導培訓,向北京、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輸出勞動力47.23萬人。全市預計去年實現農業增加值70億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785元,同比分別增長6%和9.4%,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
據了解,2005年12月以來,為了推進新農村建設健康快速發展,該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西安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行動綱要(試行)》。通過龍頭企業進農村、先進文化進農村、科技服務進農村、基礎設施進農村、信息網絡進農村、現代管理進農村、社會保障進農村、三級幹部進農村,千方百計在示範村發展新産業、建設新村鎮、創新新生活、塑造新農民、培育新組織、完善新機制。在實施過程中,該市通過新聞媒體、宣講團、説唱藝術團等多種方式,向農民講解黨和政府各項惠農政策,調動了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堅持規劃先行,分佈實施,為新農村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加大投入,健全機制,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保障;選派100名優秀大學生進駐示範村,為示範村提供人才支持;建立了市級領導聯絡示範村制度、市級部門幫建示範村制度和責任目標考核制度,由100名市級、區縣領導和100個市級、區縣部門每年負責聯絡、幫建100個新農村重點村,形成了部門聯動、齊抓共管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格局。
截至目前,共完成1100個村莊的地形圖測量任務,完成試點鎮規劃14個,完成村莊規劃編制883個,完成不同類型、檔次的新農村民宅設計及院落組合規劃30套。各區縣在抓好100個市級示範村建設的同時,還啟動了各自確定的重點村建設,加快了該市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步伐。(記者 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