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門口認養一塊綠地已經成為市民履行“義務植樹”的新時尚。記者9日從首都綠化委員會了解到,自1998年開展綠地認養以來,北京市已經有440萬平方米的綠地被個人、單位、企業認建認養,社會各界累計投入綠化養護資金近億元。“現在,城區能讓市民種樹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了。”據市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城區綠化水平不斷提升,截至去年底,城市綠化覆蓋率已達42.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2平方米,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而城區每年大規模的“拆遷建綠”工程,也一般由專業的施工隊伍來完成,所以留給市民義務植樹的空間非常小。因此,近幾年來,北京市鼓勵市民從義務植樹向“義務養樹”轉變。
1998年,北京市開始推行綠地認養活動。最早投身這項公益事業的是一批社會名人,但到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個人、在校學生、機關單位和企業、團體都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據統計,1998年以來,全市共有391個單位和1166名個人參加認建認養活動,認建認養綠地面積440萬平方米。
按照認養辦法,北京市市區及郊區城鎮的公園、公共綠地,居民小區、道路綠地,大環境片林以及風景旅遊區的風景林都可以由單位和個人認養。對於想要認養的綠地,市民或者單位只要到該綠地所屬的園林綠化部門辦理認養手續,簽訂協議書即可。同時,市民還有綠地命名的權利。
如今,漫步在元大都等100多個公園或者中小學校、居民小區周邊的綠化帶,市民經常可以看到“認養綠地”的醒目標牌。據統計,自1998年來,社會各界累計投入綠化養護資金近億元,這筆資金的注入,為城市綠地,特別是免費公園綠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記者 王海燕)
為城市捐一片綠
讓我們的城市成為綠色家園,是每一位市民的渴望。認養的綠地越來越多,説明廣大市民越來越把城市當作自己的家園來愛護,也説明社會的公益精神正在發揚光大。“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誰不想在自家的房前屋後種草養花呢?誰不想讓水靈靈的綠色爬滿窗欞?而將一座城市的街景當作自家的庭院來呵護、保養,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明星夫婦張國立、鄧婕率先認養了復興門綠地,累計出資達24萬元,在演藝界帶了個好頭。如今,認養綠地的普通家庭也多了起來,市民認養的綠地已經達到440萬平方米。寸草寸心,綠地的增多輝映著綠色奧運的到來。
可喜的不光是城市綠草如茵,更是人們捐助綠地的心意如春。一座城市綠地的多少,往往能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質量的高低。環境與人互為表裏,環境造就人,人也創造環境。當人們心靈的綠地增多時,相信環境的綠地也會擴展。眾多個人和家庭認養綠地,為城市捐一片綠,是一種時尚,更是一種風尚。許多帶著孩子來認養綠地的家長,借此培養孩子的公德意識和公益精神。隨綠地增長的不光是室外的“春光”,還有根植於心靈土壤的人文教養。(彭俐)
首都25年義務植樹保存率88%
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自1981年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以來,北京市共義務植樹1.62億株,保存率88%,保存面積達70多萬畝。
我國自1981年起開始實行全民義務植樹,規定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
25年來,首都義務植樹大軍在郊區西起房山雲居寺,東至平谷海子水庫綿延230公里的前山臉風景區,在康莊、潮白河、大沙河、永定河、南口五大風沙危害區,在通往外埠的五大幹線公路沿線植下了一片片新綠,使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旅遊風景區。據統計,目前,北京市五大風沙危害區95%的面積都已經得到治理。在城區內,市民植樹形成了60個花園式街道辦事處、4221個花園式單位。義務植樹成活率達到88%,僅次於全市綠化任務的植樹成活率90%。
在首都綠化工作者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的林木綠化率已經由1980年底的16.6%,提高到目前的51%,在改善首都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為市民工作和生活塑造了優美的綠色空間。(記者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