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2007年中國醫療衛生領域公共與私營部門合作論壇在京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財政部、衛生部及國際金融公司(IFC)合作主辦,旨在探討以公共-私營部門合作的模式(PPP模式),推動醫療領域投資。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IFC負責亞洲和拉美業務的副總裁弗莉達•懇笆德女士出席論壇開幕式。有關政府官員、醫療專家、管理人員和投資機構負責人等參加了本次論壇。
王軍在發言中説,中國政府十分重視發展醫療衛生事業,致力於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醫療機構的服務規模、服務條件、服務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近幾年中國醫療衛生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政府衛生資金投入最多、增長最快。2005年,中國政府預算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約為18%,如果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可比口徑,將醫療保險基金等社會保障資金用於衛生的支出納入其中,則中國政府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已經達到39%。2003年至2007年全國財政衛生投入的增幅平均每年都在20%以上,是所有重點支出項目中增幅最高的項目之一。其中,2007年中央財政衛生投入在2006年增長65.4%的基礎上,又增長了86.8%。
王軍指出,今後中國政府將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努力增加財政衛生投入。重點向支持醫療衛生事業體制、機制改革傾斜,重點向支持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傾斜,重點向支持困難群眾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傾斜。同時,要大力倡導改革完善衛生投入方式、通過購買服務核定對供方的補償,大力倡導加大對需方的補助力度,大力倡導對民營醫療機構的扶持。
王軍認為,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大力發展民營醫療機構,加強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是增加醫療衛生籌資渠道、擴大醫療衛生資金來源的有效途徑。近年來,中國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廣大城鄉居民的醫療衛生需求日益增長,這些都為民營部門參與發展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下一步,中國政府將通過政策引導、稅收優惠等方式,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進入醫療衛生領域,著力構建多元化投資和多渠道辦醫的新格局,進一步提高衛生資源配置的效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層次醫療需求。
陳嘯宏在發言中指出,政府作為社會公共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和開展工作時必須著眼于包括公私部門在內的整個衛生領域。政府要把私營部門的發展納入衛生整體發展規劃中,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支持和引導私營部門發展,並在這個基礎上引導私營部門為公共利益和目標服務。公私合作可以在資源開發、籌資、醫療衛生服務提供、後勤服務和管理等多方面開展。
陳嘯宏認為,公私合作可以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在公共籌資的基礎上向私營部門購買醫療衛生服務,是公私合作的重要形式。對於可測量性和標準化程度高、競爭性強的醫療衛生服務,應該儘量通過購買的方式由私營部門提供。
弗莉達•懇笆德女士在發言中説,20年來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也大大提高了人民的醫療衛生水平。全球趨勢表明,作為公共部門合作夥伴的私營部門,其在醫療衛生領域的作用和投資越來越大,尤其在提供醫療服務方面,更是如此。IFC認為私營部門的參與越積極,越能支持公共醫療衛生體系的運行,也越能促進更深層次的改革,從而導致私營部門更多地投資于醫療服務領域。
論壇開幕式上還舉行了《明智的支出--為窮人購買醫療衛生服務》一書中文版的首髮式。該書由世界銀行專家撰寫,通過大量實地考察和科學求證,提出購買服務是目前解決窮人健康保障問題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
國際金融公司(IFC)背景
IFC是世界銀行集團的私營投資部門,在發展中國家提倡公開和競爭的市場機制。IFC支持可持續私營公司和其他夥伴的發展,使其創造有價值的就業機會、提供基本服務,從而使人們有機會脫離貧困、改善生活。自1956年成立到2006年財年,IFC的金融産品為私營部門的項目提供了560億美元的承諾投資,並安排了250億美元的銀團貸款,投資于140個發展中國家的3531家公司。IFC的諮詢服務業務和贈款國夥伴還提供了超過10億美元的技術援助,支持建立小企業、加快私營部門參與基礎設施行業的步伐、改善商業環境、拓寬獲得貸款的渠道及增強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
到目前為止,IFC在中國嘗試投資了兩個醫療項目:2005年為北京和上海的醫院集團--和睦家醫院及診所提供6488萬人民幣(折合800萬美元)貸款;2006年為在若干大城市擁有12個眼科醫院和2個研究所的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提供6400萬人民幣(折合810萬美元)貸款。這兩個項目都與公共部門有著密切的合作,實現了改善醫療水平、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