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鐵、銅、鋁等礦種的礦山實行儲量動態監督一年多以來,礦山原有儲量數據得到了修正、越界開採等違法行為得到了糾正、珍惜資源意識得到了增強。日前,國土資源部儲量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表示,今年國土資源部將把儲量動態監測管理工作推廣到更多的礦種和礦山。
據悉,2006年國土資源部在總結前幾年試點工作的基礎上,于4月28日印發了《關於全面開展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的通知》,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對生産煤、鐵、銅、鋁等礦種的礦山,開展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工作。
《通知》實施一年多以來,取得了不菲成績,山西省修正了50%左右的礦山資源儲量。山西忻州市調整解決了30多座井口、巷道在界外的煤礦的越界開採等不規範甚至違法開採行為。湖北省開展了以礦區為單元的礦山資源儲量核查檢測工作,相繼完成了全省760個甲類礦山,共計1526個採礦權的核查檢測工作,全省90%以上的甲類開採礦區完成了首輪的地質測量。從今年起,在全省各礦山企業實行了年度地質測量制度。江蘇省已施行礦山儲量動態監管的礦山數達到部、省兩級發證礦山的91%。黑龍江省完成儲量動態監測礦山1228家,有煤礦的地市都實現了動態監測工作。重慶市部分區縣將礦山儲量動態管理與礦補費徵收入庫、採礦權年檢、礦山增資擴界的日常性礦山徵管理工作聯絡起來,極大地調動了礦山企業珍惜節約資源的積極性。
正因為儲量動態監測管理既能進一步摸清了資源的儲量家底,又能探索出礦政管理新的有效形式,這一工作受到了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歡迎,並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推進。針對礦山儲量動態監管技術性強的特點,各省還相繼出臺了相關的配套管理辦法和技術規範。北京、黑龍江、河北、河南、安徽等省牗市)出臺了動態監管相配套的《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辦法》,對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內容、儲量報銷程序、礦山地測機構管理作了具體規定。福建、江蘇、陜西、甘肅等省也正加緊進行相關規定和技術規程的制定工作。
山西省對全省52家核查檢測機構進行了資格認定。雲南省針對近1/3的州、市無地勘單位的情況,參照《地質勘查資質證書》頒發和國土資源部的有關規定,計劃在省內16個州、市各審批1-2家仲介服務性質的礦山地質測量機構。河北省還積極推動大中型礦山企業建立地測機構。
為了提高儲量管理技術水平,遼寧、河北等省積極探索Micromine軟體在儲量管理中的應用。遼寧在全省礦産資源儲量管理空間數據庫系統Mapengine系統已完成了5930余個礦區的基礎上,運用Micromine軟體完成了近300個礦區的三維資源儲量管理空間數據庫系統。目前,全省有11個市的礦産資源儲量管理空間數據庫系統已通過驗收。
為了確保動態監測工作質量,各省(區、市)還聘請儲量評估師和礦産督察員做技術指導,組織專家對礦山檢測報告進行審查。山西省通過成立了不同形式的資源儲量報告審查機構,最大限度的隔斷了檢測方與被檢測方的直接經濟聯絡,從而有效避免了檢測工作中的弄虛作假、檢測的資源儲量數據失實等問題。陜西省銅川市還在礦山儲量動態監管工作中推行了分級監督管理制度、按月與礦山井上下工程對照圖交換制度、月入井檢查核查制度、礦山井下定期實測制度、礦山井上、下對照圖公示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等六項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