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以來,吉林省普通高等教育規模適度發展,普通高校已由2000年的35所增至45所,2006年吉林省普通高校在校生達43.5萬人,在讀研究生4.1萬人。伴隨“質量工程”的深入實施,高等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實施“重點高校、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為各高校加強教學條件建設與提高水平注入了新動力。2003年,9所省屬高校被確立為新的省重點高校,包括了理工、農林、醫學、師範、民族、綜合、財經等7類。2006年,吉林省重新遴選確立了高校“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215個,並得到省財政專項建設經費的支持。2004年,省教育廳還首次遴選17個省示範性基礎課實驗教學中心和2個省示範性工程訓練中心,對這些中心的建設給予支持,推動高校實驗室建設向更高水平發展,為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服務。
實施分類指導,積極構建特色專業體系。在全省“十一五”高等教育發展規劃中,省教育廳和高校相繼組建了學科專業設置評議委員會等組織機構,不斷加強對專業建設的評價與指導。各高校經2006年新一輪重點學科調整之後,也進一步明確了自身的辦學定位和專業發展規劃,總結梳理了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學科專業群。如長春理工大學面向信息和光電一體化産業,突出信息科學和新材料兩個學科特色,優先和重點建設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3個名牌專業,並努力在電子科學與技術、無機非金屬材料、信息對抗技術等專業形成國防特色;長春工業大學面向本省行走機械、電子信息、材料、化工等支柱産業,突出綜合性大學特徵,通過多學科交叉、滲透和融合,形成了“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化工”、“化工——制藥——生物——食品”、“機械——自動化——計算機控制”等學科專業鏈群;長春中醫學院努力突出中醫學和中藥學兩個傳統優勢專業,根據人才市場需求設置制藥工程、市場營銷、衛生法學等相關專業,形成了較完整的中醫藥教學、科研、醫療、制藥和銷售“一條龍”的學科專業體系。
切實加強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隊伍建設。2001年,吉林省在國內率先成功開展了特聘教授、首席教授、主講教授和省中青年骨幹教師遴選工作;2003年,省教育廳組織了首批省級教學名師獎遴選,省內高校有14名教授獲省級教學名師獎,其中5人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為促進全省高校吸引人才、穩定人才、用好人才提供了新的政策空間。啟動高校骨幹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共選派80名省屬高校骨幹教師赴港或國外大學等教育機構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培育優秀教學成果,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堅持每兩年一次的教學研究課題立項制度,加強對高教改革和發展熱點、難點問題的專題研究規劃與指導,積極培育優秀教學成果。2006年,在全省高校12門新獲國家級精品課稱號的課程中,省屬高校就佔7門,超過省屬高校入選課程門數前三個年度的總和。2006年底,吉林省在總結高校已有大學生創新教育實踐和成果的基礎上,啟動了“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示範基地”建設,促進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多出成果。(解慶芳 金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