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大市場的蔬菜産業和畜牧業,面向城市大量輸出勞務已成為樂都農民增收的兩大支柱。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15元,比上年增長15.23 %。
按照“特色+規模”的發展思路,樂都縣把適銷對路的特色優質農産品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選擇蔬菜、洋芋、紫皮大蒜、苗木、花卉等優勢産業作為主導産業,進行重點扶持培育,不斷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目前全縣蔬菜、洋芋、大蒜等特色農産品種植面積達到32.09萬畝,佔全縣播種面積的86.45%,樂都長辣椒、紫皮大蒜、西甜瓜、紅櫻桃、地膜洋芋等紛紛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
以生産韭菜為主的高廟鎮旱地灣村這一段時間正值韭菜産銷季,來這裡收購韭菜的客商絡繹不絕,韭菜收購價格也一路攀升,達到了每斤1.5元以上。農民種植一座韭菜溫棚的收入就可以達到5000元。同時,按照“突出牛羊、促進豬禽”的發展思路,利用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大力發展特色畜牧業,推進牛羊、生豬、禽蛋、淡水養魚生産基地建設,全縣建成規模養殖基地16個,畜禽飼養量達到69.67萬頭(只),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畜牧業方面的收入已佔到25%。
樂都縣把發展農村勞務經濟作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堅持“政府推動、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辦法,全年有5862名農村剩餘勞動力接受了汽車修理、家政服務、水電焊、電工、保安等十幾個專業的培訓,累計轉移剩餘勞動力10.6萬人,一年掙回現金3.23億元。
為適應農村經濟的市場化發展,樂都縣還在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上下功夫,目前全縣發展12個專業協會,入會成員達到3000人,涌現出以農産品銷售為主的農村經濟人244名,並不斷創新服務方式,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搭建一家一戶小生産與大市場之間的“橋梁”,對組織和帶動農民增加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作者 孫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