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北京市委市政府多年來重視基礎教育取得明顯成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6日   來源:北京日報

    2007年4月初,我國政府公共服務的首份綜合研究報告《中國公共服務發展報告2006》中顯示,北京總體公共服務水平為良好。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礎教育”這一評價指標中,北京成為全國城市中惟一達到“優秀”等級的城市。這表明,市委、市政府多年來重視基礎教育已取得明顯成效。

    “加快農村教育發展、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北京基礎教育在近五年來保持高速發展,領跑全國的重要推動力。”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北京市62%的面積是山區。農村中小學校數和在校生數在全市都佔有相當大的比重,10個遠郊區縣有中小學1129所,佔全市中小學總數的56%;在校生48.8萬,佔全市中小學在校生總數的48%。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首都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村裏最好的房子是學校

    2006年9月1日,房山7個深山區鄉鎮9所中學的2600多名學生,“出山進城”,從以前連任課教師都不齊的山村學校,搬進了房山、良鄉新城地區的4所千人規模寄宿制學校讀書,和城裏孩子一樣享受城市優質教育。2000年,門頭溝山區的中小學建成了第一塊塑膠操場,目前該區已經擁有了18塊塑膠操場,幾年前,門頭溝農村學校還沒有一個沖水廁所,短短幾年時間,該區農村學校所有農村娃都用上了沖水廁所……

    “北京實現教育現代化,關鍵是讓農村教育實現現代化,沒有農村教育的發展,全市教育均衡也就只是一句口號。”“村裏最好的房子是學校,學校辦學水平提高了,是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前提。”房山區、門頭溝區教委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説。

    在完全按照中小學辦學標準興建的良鄉五中操場上,從山村學校搬遷而來的學生們興奮地把新學校與老學校作著對比。9所山區中學的2600多名學生下山,市區兩級投入資金近4億元,在閻村鎮、週口店鎮新建兩所千人規模學校,把良鄉鎮所屬的官道中學和房山二中改建成千人規模學校,這四所學校已成為目前房山區辦學條件最好的學校。不僅如此,房山區還為外遷學生發放生活補助、學習補助,統一安排交通問題。

    為適應農村城市化進程,“十五”期間北京市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的原則,共撤並規模小、效益低的村小和鄉以下初中600余所,在縣城和中心城鎮建設了一批高標準、規範化的中小學。“十五”以來,市政府每年以為市民辦實事的形式,優先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實際困難和問題。2002年,為133所農村寄宿制中小學配備生活用車,解決山區寄宿學生上學難問題。2003年,農村中小學全部取消明火取暖。2004年,為農村寄宿制中小學建設醫務室。2005年,為500所農村中小學配備體育器材。2006年為600所農村中小學配備音樂、美術教學設備,推進農村地區素質教育。今年,市政府將為農村中小學改造旱廁。此外,近五年來,市級財政採取傾斜政策,優先重點支持農村中小學校園網建設、設備配置和幹部教師培訓,為遠郊區縣配備計算機36790台,多媒體1920套,建設電子備課室279個。這些措施使農村教育的薄弱環節得到加強,辦學條件整體水平得到提高。

    城裏老師支教農村

    “教育的均衡關鍵是教師的均衡,教師均衡的關鍵是教師待遇的均衡。”門頭溝區教委的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給山區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區域內98%面積都是山區的門頭溝區提高教師待遇,穩定教師隊伍。

    該區在正常工資浮動的基礎上,設立八年一固定的山區教師工資浮動級。2004年起,增加農村學校1700多名教職工的崗位補貼。

    此外,為了吸引大學生充實山區教師隊伍,該區還在城鎮建立了大學生公寓,為山區學校建太陽能浴室、購置電熱水器,五年來,該區共為山區補充大專以上學歷師資175人。

    從2005年開始,北京市每年從城鎮中小學選派1000名城鎮優秀教師到農村中小學全職支教一年,同時,還選派2000名左右的教師到農村中小學兼職支教。力爭為每個農村中小學配備一名城鎮教師。

    從2006年起,市教委要求沒有農村工作經歷的特級教師到農村中小學或城鎮一般中小學兼職支教,完成不低於480課時的支教工作。此外,北京市還組織特級教師、優秀教師到農村講學收徒。據統計,到2006年初,有121名農村青年教師在特級教師的直接指導下,迅速成長為骨幹教師。市級優秀教研員與100多名遠郊區縣青年教師結為師徒,給予面對面、手把手的具體指導。

    農村師資城市尋求智力支援

    近年來,市教委積極採取措施,為農村師資和城鎮優質教育資源搭建交流平臺。市教委組織優秀教師利用網絡對農村教師進行備課輔導、在線答疑。為密雲、延慶等區縣的200多所學校配備多媒體授課平臺。組織東城區將優質網上課程資源與昌平、延慶、平谷等區縣的師生共享。依託北師大、首師大、北京教科院等在農村中小學開展了“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應用模式與策略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究”、“面向教育信息化教師專業發展”等實驗,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應用。

    此外,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10所高校,分別與10個遠郊區縣開展對口支援,幫助開展教師培訓,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育質量。市教委組織103所城市優質學校與103所農村學校開展手拉手活動,簽訂了對口支援五年協議書。

    從2003年開始,市級教育費附加每年至少投入一億元,重點支持農村中小學改善辦學條件、消除危房、信息化建設、教師培訓等項目。據統計,市級財政補助區縣基礎教育發展的經費逐年增加,已從2001年的4.6億元增至2006年的16億元。

    與此同時,北京市農村義務教育生均教育事業費和生均公用經費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北京市進一步完善“兩免一補”政策,2006年9月1日,10個遠郊區縣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就讀的、有北京市農村戶口的學生免交教科書費。到2008年,北京市將累計投入40億元用於支持農村教育。“十一五”期間,北京市新增教育經費70%將投向農村,主要用於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和師資培訓。

    一系列惠及農村教育政策的出臺,逐年加大的投入,不僅為農村基礎教育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使得農村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也同時為北京教育迅速發展,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了保障,注入了動力。(記者 劉昊)

 
 
 相關鏈結
· 北京市工商局部署“五一”期間市場秩序控制方案
· 北京開始實施涉及基本醫保參保人員的新政策
· 北京2008年奧運會安保科技系統目前已經初步建成
· 北京:勞模帶領職工把街邊公園建成特色體育公園
· 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06年知識産權保護狀況
· 今年高校在京計劃招生78436人 高考錄取率達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