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副司長就農機購置補貼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6日   來源:農業部

    農機補貼政策作為近年來一項廣受關注、意義深遠的惠農政策,對農機行業、農機化事業的促進作用和影響非同一般,因此倍受社會各界關注。日前,記者就農機補貼政策中的一些熱點、疑點和難點問題採訪了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副司長張天佐。

    為什麼要集中制定補貼目錄?

    記者:您是如何評價目前這套農機購置補貼實施辦法?

    張天佐:農機化管理部門目前執行的這一套農機補貼政策是2005年開始實施的,已經執行了兩年多。總體上看,這套辦法是科學、規範、可行的。正是靠這套辦法和這套辦法所形成的促進機制,才使中央財政安排的9.7億元(2004-2006年中央財政農機補貼資金之和,相當於每個農民一元錢)補貼資金髮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少的投入,一舉振興了整個農機行業,帶動了全國農機化事業的快速發展,這是應該充分肯定的。當然,也有一些反映,主要是:一些地方在執行中,還有不規範甚至違規的行為,這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有些操作環節不夠細化,還需要研究出臺更具體的措施;也有一些同志從某一角度去分析和觀察,有不同的看法,這需要進一步溝通和商榷。

    記者:現在是由部、省兩級分別按照通用類和非通用類農機産品,通過競爭性招標選型制定年度補貼産品目錄。為什麼不能像其它的項目一樣,將國家的資金按照項目分到各個縣去、由各縣制定補貼目錄?

    張天佐:我們認為,集中制定補貼産品目錄有利於國家宏觀調控、減少企業投標成本和對實施過程進行監督管理。如果目錄製定權限過於下放或不制定目錄,實際執行3-5年後,可能會産生兩大問題:一是引起農機工業的新一輪重復建設。由於各級政府都有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就業等方面的壓力,招標選型的權限下放得越低,操作的局限性就會越大。這樣很可能會由於地方保護主義及一些其他原因,把相當一部分資金補到當地的企業和産品上。一些規模很小、不具備發展條件的、理應被市場淘汰的農機企業,在補貼政策的刺激和鼓勵下死灰復燃,甚至還會在補貼政策的拉動下,新上一大批小企業,那麼五年以後我國農機工業企業就不是現在的七、八千家,有可能就是三、五萬家,這將是新一輪低水平重復建設。從宏觀的角度來説,是一場重復建設的災難。二是給農民帶來災難。購買農機主體是農民,雖然政府給了一點補貼,但農民出的是大頭。一些質量性能差的農業機械,在補貼的刺激下,農民買回家不能用或不好用,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樣就坑了農民、害了農民。

    我們開展任何一項工作的初衷,肯定是希望把好事辦好、辦實,但是,如果操作不當,最後的結果很可能事與願違。所以,經再三斟酌,採用了部、省兩級集中選型的目錄製度,就是要把資金補到國內最好的、農業生産特別是糧食生産最急需的産品上,對農民和國家負責,把國家的錢真正用在推進農機工業升級換代、技術進步和優秀企業做大做強上。實行這項政策後,有些小企業反映説:“補貼門檻高,所有的企業都是從小做大的,你們這麼一搞把我們給扼殺掉了”。這種理解是不對的。我們只是提出了一個必要的門檻,誰達到這個門檻就可以進入,你現在還達不到,就要加快發展爭取早日達到門檻的要求。我們制定的是必要的基本準入條件:如必須經過農機鑒定部門鑒定,産品質量才有一定把握;必須在上年度有一定銷售量,才能説明産品能達到一定的技術水平;必須在近幾年沒有集中投訴,説明你的産品在市場上經得起檢驗。

    有無更好的補貼辦法

    記者:目前的補貼辦法是項目實施縣農機部門根據財政補貼資金的規模,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初步選定能夠享受補貼的農民,並經過公示無異議後,確定這些農民享受補貼購機。有些企業建議,可不可以搞事後補貼,先讓農民買,再憑購機發票來報銷,以杜絕個別地方存在操作不公平的現象?

    張天佐:這個動議很好,但在現在的背景下不具備操作性。第一,每年國家的補貼資金規模有限,還不能實行普惠制,只能進行重點補貼。例如,某縣國家安排財政補貼資金100萬元,能夠補貼大中型拖拉機100台。如果實行先購買後補貼的方式,農民一年下來購買了300台大中型拖拉機,國家補給誰?不補給誰?事後的選擇會十分困難,更難做到公平。如果國家實行的是普惠制,補貼資金規模不封頂,就能為選擇這種辦法提供可能性。第二,目前的誠信狀況並不理想。2004年我們在個別縣搞補貼試點時,利用事後補貼的方式進行了嘗試,結果真有敢拿著假購機發票企圖冒領國家補貼的,也有個別人與不法經銷商串通,利用空頭髮票(實際未購機)而預謀套取補貼資金。主管部門去查驗時,農民家中確實有這台機器,一旦享受到補貼後,這台機器可能又“物歸原主”了。第三,我國農村地域遼闊,交通不便,有的縣單向跨度就有200多公里。農民補一台機器,需要一個個去核實、去檢查,行政成本太高,也難以做到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以而採取把補貼工作的有關環節提前,首先選擇哪些農民能享受補貼,把這些農民固定下來後,然後實施定向補貼。

    補貼範圍與調控方法

    記者:現在生産的農業機械很多,國家只補貼7大類20多種,農民需要一些其它機器,能不能納入補貼的範圍?

    張天佐:這個問題我能理解。一方面是由於補貼資金規模的限制,不能一下把攤子鋪得太大,要分輕重緩急,突出重點,有序推進,逐步擴大範圍。隨著補貼資金投入增加,中央財政補貼的種類已從2005年的5大類18種,擴大到了今年的7大類24種。加上玉米收穫機、薯類的種植和收穫機、花生的收穫機等3種機具在部分省(市)開展補貼試點,今年中央補貼的機具類別實際有27種。隨著補貼資金規模的增加,中央補貼機具種類範圍還會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我們在制定年度補貼方案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允許各級財政補貼資金分別有所側重,力求形成中央資金和地方資金互補的格局。允許各省在中央補貼的範圍之外,可自行增加5類機具,利用地方資金進行補貼。這就把全國補貼的重點和各地特殊的一些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了。從總體看,既有一個統一的、完整的補貼政策,又體現了各級政府事權劃分的原則。

    至於有人反映有些貧困地區,補貼30%不足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問題,我們在制度設計上有一條明確規定,各地可以在中央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實行累加補貼,沒有上限的限制,但強調的是要有個適度的比例,不至於使供求矛盾太突出。如果補貼比例過高,那所有的農民都會申請;如果補貼比例太低,可能所有的農民都沒有興趣。補貼多少臺?每台補多大比例?是需要研究的,而且年度之間、地區之間都會有所差別。這方面,制度設計上賦予了省市縣很大的自主權。

    記者:這就是説,補貼並不是補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比例越大越好,應該進行適度調控?

    張天佐:是這樣。實際上,近幾年我們在宏觀調控方面採取了兩項主要的措施。一是利用補貼政策調控。這主要體現在制定年度補貼目錄這個關鍵環節上了。我們是通過選擇對哪類産品實施補貼、分別補貼多大比例、補多長時間等因素來達到宏觀調控引導的意圖。針對農機結構不合理的狀況,近幾年我們採取重點補大中型、高性能動力機械和配套農具的做法,就體現了宏觀調控的目標。二是利用信息引導。這些年我們都進行了不定期的信息發佈,也嘗試了發佈預警的措施。例如,由於跨區作業推動,小麥收割機得到很快發展,從1996年到2006年,年均增長超過20%,現在的保有量趨於合理。針對這種情況,去年7月,農業部及時發出預警信息並決定對這類産品停止補貼。一篇不到1000字的預警消息,起到的作用卻很大。預警消息發佈後,得到了社會的認同,很多企業據此開始調整産品結構,很多農民在選購輪式收割機時就非常理智了。不能等到農民駕駛收割機賺不到錢了,銷售市場上反饋産品賣不動了,生産企業再去調整産品結構,那時就會很被動,就成一場災難了。所以發佈預警信息,也是我們工作方法的一種嘗試和創新。今後儘量在品種上分析得更細一些,在全國範圍內適時地發佈一些信息,來引導整個行業的發展。

    市場有沒有被透支

    記者:這幾年農機具的增速很快,有的産品連續三年年均增速超過30%,有人認為市場被嚴重透支了。您怎麼看呢?

    張天佐:我不太贊同這個觀點。從總體上來説,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不足40%,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其次,許多生産環節的機械化剛剛起步,我國的玉米機收水平僅為4%,水稻的機械化水平也很低,甘蔗的機收幾乎是零,採棉機還主要依靠進口,國産機還在攻關階段。第三,很多地方還是以人、畜力進行田間作業為主,如四川東北部,現在還是用水牛耕田,老百姓買個耕整機都很困難,機械化水平很低。第四,現在農村大量的勞動力在轉移,很多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嚴重短缺,要靠機械化來保證農業生産。現在正處於需求高峰期。所以,從總體上來説,不存在市場透支問題。據對一些省的測算表明,目前補貼資金也只能滿足農民當年購機需求的20%~40%。現在議論最多的是拖拉機、收割機。從各類收割機的結構分析,小麥收割機已經趨於飽和,今後主要以更新換代為主。今年已經取消補貼併發布了預警信息,銷量大幅度下降是我們預期的。其它類別的收割機,如玉米收割機、水稻收割機缺口還很大,還要繼續補下去,補相當長一段時間,在補的過程中會隨著量的增加,調整補貼的比例和地區。

    近三年大中型拖拉機的快速增長,是購機補貼政策刺激下長期被抑制的市場需求集中釋放的結果,是基本合理的,我認為沒有透支的問題。但是長期這樣高速發展下去就不正常了。我們希望持續、均衡、協調發展。産品成熟需要一個過程,産品銷量上去了,售後服務、零部件供應也需要協調跟進,否則會帶來很多問題。我們今年有意識地擴大了補貼範圍、補貼品種,來抑制大中型拖拉機的過快增長。我認為,大中型拖拉機今年的增幅可能在15%左右,假如去年新增20萬台,今年預計有25萬台左右的新增量。目前,拉動大中型拖拉機增長的原因至少有五個方面:一是正常需求。大中型拖拉機這幾年剛剛起步,市場總體尚處於起步階段,應該有一定的增長需求。二是更新需求。大中拖保有量中有很多是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它的維修成本很高。隨著跨區作業的推廣和油料成本的提高,報廢速度也會大大加快。所以每年更新幾萬台是沒有問題的。三是出口需求,這幾年拖拉機出口形勢非常好。據了解,國外有巨大市場可供我們開拓,很多企業看到了這個市場,採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條腿開闢國內市場,另一條腿大舉開拓國際市場。四是農機戶在更新拖拉機的過程中有個明顯的趨勢,就是原來擁有小型拖拉機的農機戶,在更新時都換成了中、大型拖拉機,這塊的增長也不可忽視。五是多年來農業機械化處於低潮,被長期抑制的一些潛在需求仍在逐步釋放。從大中型拖拉機的保有量看,遠未達到飽和狀態,適度的增長是合理的。今年一季度銷售形勢趨淡,並不能就此推斷全年銷售形勢會急轉直下,隨著國家農機補貼資金規模和實施範圍的擴大,農機市場對補貼的依賴程度會明顯增加,這是客觀的。從銷售市場的變化特點看,如果沒有補貼政策,市場可能會隨著農業生産的旺季和淡季起伏變化;有了補貼政策,可能會隨著補貼操作的時間而有所起伏。因為補貼政策已經家喻戶曉,在今年補貼政策實施處於準備階段的一季度,出現農民等待和觀望的現象是可以理解的。在這種情況下,各個企業就要順應農民的心態變化,把握好市場的變化規律,保證旺季能供上貨,淡季進行適量的儲備,適時調整生産結構、營銷的策略,適應市場變化和農民購機需要。

    農機市場流通問題

    記者:目前農機流通領域存在的問題是什麼?如何解決?

    張天佐:農機流通問題我沒有太多的研究,只有一點粗淺的認識。我認為農機流通領域,現在是“小規模、大群體”,經銷單位很多,但個體規模不大,存在兩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一些小規模的“夫妻”店,短期行為嚴重,賣一台算一台,培訓和售後服務難以到位;二是假冒偽劣氾濫,有的為了降低成本,以假充真,坑害農民。三年多來,我們利用補貼政策,在促進農機工業發展、加強農機管理、鑒定、推廣等方面都找到了一些合適的辦法和途徑,唯獨流通行業還沒有找到更好的切入點。現在補貼過程中大家反映比較多的,就是有些地方流通秩序比較混亂。有的同志提出的辦法很好,應該走兩條路:第一,要扶持一批優秀的流通企業,做大做強做出品牌。過去,我們往往注重生産企業創品牌,而注重流通企業的品牌不夠。我國農機流通領域中如果有一批品牌企業,農民花幾萬塊錢買的農業機械,最後需要換幾個零件,他會舍得花錢到品牌店去買。第二,要採用現代的流通方式,來重組和改變流通方式。現在發展比較快的,特別是日用百貨零售領域發展的連鎖經營、加盟經營、直銷經營等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農機流通領域。隨著連鎖店的發展,品牌的影響力也會體現出來。在補貼機具經銷商的確定上,我認為應更多地尊重生産企業的選擇權,數量上不宜過少,也不贊成很多經銷商都參與進來。過度集中,易形成壟斷,形成官商作風;過於分散,難於監管,又易引起惡性競爭,質量和服務得不到保證。

    補貼實施過程中的營銷成本問題

    記者:在補貼過程中,有些企業同樣花費了一些營銷成本。您如何看待?

    張天佐:營銷成本的問題可分兩類情況。一類是正常的宣傳成本。比如,企業為了擴大産品影響,做些宣傳廣告,參加各地的展示會展銷會,都是需要成本的。這要看被迫參加,還是自願參加的。只要是兩廂情願的,我認為是正常的。我們要求任何一級的農機管理部門,都不能強迫企業參加這類活動。可邀請參加,不願參加的不能強迫。更不能因為企業不參加某個會議或宣傳儀式,就把它從補貼目錄中取消,這是絕對禁止的。行政主管部門就是要為企業創造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各類展會或活動要靠市場機制和服務的水平贏得企業的積極參與。

    另一類是暗箱操作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從制度上做到了盡可能的規避。購機補貼政策的主要內容表現在,一個辦法,一個實施方案,一個招標目錄,這三個“一”,確定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制度框架。這套制度是嚴格、規範、透明的,各級農機部門認真按制度辦事,就不會有暗箱操作。現在確實有個別地方沒有嚴格按規定辦事,對於這些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在嚴格的制度約束下,還存在暗箱操作問題,我認為,除了個別地方缺少必要的工作經費,想通過開展活動,得到一定經費補償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個別企業助漲了這個風氣。一個巴掌拍不響,即便個別農機部門有這個想法,企業如果都能挺直了腰板,堅決按政策操作,而不是企業之間暗地裏攀比著搞小動作的話,這種事情很難形成風氣。我們倡議企業,自覺地做到公平競爭,靠産品質量、品牌信譽、售後服務,在市場上贏得農民,贏得基層的農機管理部門。同時,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農機管理系統的監督管理,從制度上盡可能再規定得細一點。

    記者:最後請您介紹一下今年的補貼進度是如何安排的。

    張天佐:今年中央財政的農機補貼資金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中央財政專項補貼12億元,另一部分是國家優糧工程農機裝備推進項目,也有5億元以上,中央財政農機補貼資金加起來共有17億元左右。財政專項補貼資金的實施時段集中在4-8月份,但由於各地生産季節和操作進度的差異比較大,各省的具體實施時間會有先有後。優糧工程資金預計8月份能下達,操作時段是8月份到年底。大家應掌握節奏,統籌安排生産和經銷,確保機具供應。今年預計各地的補貼資金也會超過10億元。國家財政補貼力度的加大,對農機企業是個機遇,希望各企業能抓住機遇,開拓創新,乘勢而上,取得更大的發展。同時,目前的補貼政策操作方式不是十全十美的,正在不斷總結完善,希望大家有好的意見,特別是可操作性的方案及時向我們建議。

 
 
 相關鏈結
· 吉林省:農機購置補貼引發“農機熱” 農民得實惠
· 內蒙古農機購置補貼確定5400萬元專項資金
· 江西發放農機購置補貼 業務部門負責人要先考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熱點專題 法律法規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