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來,廣西扶貧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建立有效平臺,有效地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教育扶貧,有效地整合和引進大量資金,緩解廣西貧困地區教育經費短缺的困難,使教育扶貧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至2006年,共投入教育扶貧資金3.04億元,修建3782所學校,資助110048名貧困生上學。其中財政教育扶貧投入資金6012萬元,修建學校127所,修建校道路85條185公里,橋梁12座,飲水設施25座;社會幫扶投入資金2.44億元, 修建3655所學校。
抓好“兩基”是貧困地區的一項效益長遠的根本性扶貧措施。多年來,廣西扶貧部門發揮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職能,把教育扶貧作為社會幫扶、定點幫扶的重點工作,搭建有效平臺,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和境外資金支持貧困地區教育,加快貧困地區的“兩基”進程。
通過制定貧困村扶貧規劃,確定教育扶貧具體目標,動員幫扶單位參與教育扶貧。廣西在新階段的扶貧開發工作中確定了4060個貧困村。這些貧困村既是廣西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兩基”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幾年來,各級幫扶單位對所幫扶村的教育投入了大批資金,如區、市、縣包村單位僅2003年和2004年兩年時間就投入教育5273.2萬元。
近幾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採取大會戰的方式,分期分批解決區域基礎設施落後問題。廣西先後開展了東巴鳳和都安等五縣(自治縣)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有效解決了連片特困區域教育設施落後問題,基本改善了東巴鳳三縣鄉鎮初中校捨得設施落後問題,基本消除了村完小的D級危房。
通過財政扶貧資金配套,吸引更多的境外、港澳臺慈善機構投入資金開展教育扶貧。幾年來,引進了世界銀行、香港周凱旋基金會、香港福幼基金會等組織對廣西教育扶貧的投入。如2001年拿出20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與香港周凱旋基金會200萬元配套使用,在廣西貧困村建設20所“明天小學”,解決了6600個學生的讀書問題。這種拋磚引玉的扶貧引資方式,改善了基層辦學的條件,在教育扶貧工作中效果明顯。
通過對口幫扶,引導吸納社會幫扶資金,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的投入。多年來,自治區扶貧辦通過項目推薦、年度合作協議等方式,廣泛發動廣東社會力量為幫扶廣西教育扶貧獻愛心。2001年至2006年,除廣東省專款援助廣西教育部門實施教育工程外,還從廣東幫扶財政資金中安排1005.3萬元,在百色、河池兩市修建學校33所。廣東省社會捐款1.183億多元,修建學校708所,資助19713名貧困學生上學。如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原廣州市政協主席陳開枝,先後帶領50多批民營企業、港澳人士到廣西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經其牽線搭橋,社會各界為百色市援建了100多所希望小學,捐助了大批教學儀器、設備。通過對口教育幫扶,改善了百色、河池兩市貧困地區的教學條件。
通過建立基地,加強對貧困地區青壯年的培訓,提高他們脫貧致富的能力,鞏固掃盲成果。2001年以來,廣西扶貧部門通過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和“農家課堂”培訓方式,提高了貧困地區群眾文化水平和種養技術水平。全區共投入農民實用技術培訓6200萬元,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2400萬元,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16477期,農家課堂1180次,培訓貧困地區農民196.5萬人次,其中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92.9萬人次。2005年在全區職業技術學校建立了60所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基地,共培訓了3.6萬人,就業率達到了85%。基地的建立,提高了貧困地區青壯年文化水平和種養技術水平,鞏固了掃盲成果,增強了致富能力。 (記者/韋繼川 通訊員/周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