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日舉行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糧食豐産科技工程”啟動簽約儀式上,科技部萬鋼部長指出,“十一五”期間,要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繼續把農村科技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科技部萬鋼部長強調,要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科技的投入力度,統籌安排,總體部署,重點加強五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繼續加強農業高技術和基礎研究,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要從我國實際出發,瞄準世界農業高新技術發展前沿,重點發展農業生物技術、農村信息化、數字農業、農産品精細加工等高技術,全方位提升我國農業高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第二,進一步強化關鍵技術集成創新研究,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效支撐。要圍繞農業與農村發展的重大需求,加強重大關鍵支撐技術研究與集成創新,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重點加強動植物新品種培育、健康養殖和清潔生産、農林生物質開發、重大病蟲害防控、現代農業裝備、節水農業等關鍵技術攻關研究與集成配套,為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
第三,加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力度,全面提升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水平。要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進一步明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的工作定位,重點加強新技術、新成果、新産品的技術熟化與轉化;繼續開展“星火科技富民工程”等相關工作,加強對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切實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加速農民知識化進程。
第四,繼續強化區域農村科技工作,提高區域農村科技創新與服務能力。要在原有工作基礎上,重點選擇一批具有典型意義和較強帶動作用的縣(市),組織實施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和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並帶動地方開展相應工作;通過實施一批重點科技項目,加強技術集成推廣,培育和壯大一批具有較強區域帶動性的特色支柱産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第五,以項目為紐帶,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和基地建設。通過項目的實施,要積極營造適合農村科技創新人才成長和充分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努力造就一支結構優化、素質優良、富有創新力的農村科技人才隊伍。進一步加強農村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科技服務網絡,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
[講話全文]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紮實推進農村科技工作
──在“糧食豐産科技工程”啟動簽約儀式會議上的講話
科學技術部部長 萬鋼
(2007年7月16日)
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組織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新形勢下,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糧食豐産科技工程”的啟動簽約儀式。在此,我代表科技部,向出席會議的各位專家、領導表示熱烈歡迎,並借此機會向廣大農村科技工作者表示誠摯的敬意。下面,我就強化農村科技工作,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談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提高農村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在去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黨中央做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決策。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我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統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主線,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人口大國,農業與農村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對我國農村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在戰略上把加強農村科技自主創新擺在重要地位,大力發展農業高新技術,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促進農業生産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也是農村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2007年中央1號文件中明確指出,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7月5日,回良玉副總理在國務院抗災減災和農業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農業是強基礎、安天下的戰略産業,糧食是保生活、穩物價的重要商品。歷史經驗證明:加強農村科技工作,依靠科技創新,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根本出路,是我國之所以能夠取得用佔世界不到10%耕地,養活佔世界22%人口這一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寶。在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更加堅定不移地加強農村科技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努力開創我國農村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二、“十五”期間農村科技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和重要經驗
多年來,科技部始終把提高農村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十五”期間,通過國家“863”、“973”、科技攻關等一系列科技計劃的重點支持,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加強、競爭力不斷提升。一是農業高技術研發取得了新的突破,加快了傳統農業的改造升級步伐。通過現代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培育出一大批優質高産多抗農作物新品種,使我國成為了世界第五大轉基因植物種植國家。二是糧食安全科技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有效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十五”期間,通過“糧食豐産科技工程”等項目的實施,集成創新了一批糧食豐産共性關鍵技術,使示範區糧食單産增加10%以上,累計增加糧食2043萬噸,為確保近年糧食生産的恢復性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三是農業重大病蟲害和疫病防治技術大幅度提升,為種養殖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多年的攻關,我國已基本上控制了各種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的暴發成災,每年為國家挽回糧食損失2500萬噸以上。四是農産品精深加工技術快速發展,為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有效技術途徑。五是農村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穩步提升。近年來,共轉化應用動植物新品種1623個,新品種應用覆蓋率超過95%以上,增産增收效果顯著。
回顧總結“十五”期間農村科技工作,之所以能夠取得顯著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的結果,同時,與財政部、農業部、國家糧食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各省市區通力合作的結果,是全國農村科技工作者努力拼搏、艱苦攻關的結果。從科技管理的角度看,我們認為主要有四點經驗:一是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決策,大幅度增加了對農村科技工作的投入,“十五”期間,科技部用於農業和農村科技的投入達到80億元,是“九五”投入的3倍。二是瞄準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及時組織進行重大科技部署,2004年,針對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嚴峻現實,科技部聯合農業部、財政部、國家糧食局等部門,及時啟動實施了“糧食豐産科技工程”,並取得了預期效果;同時,針對我國部分省市和東南亞地區爆發的禽流感疫情,聯合多部門緊急啟動實施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科技專項。三是強化了農村科技管理和機制創新。“十五”期間,在相關計劃的管理上引入了競爭機制,完善了科技項目評審機制,優化了項目管理辦法,強化了與相關部門、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加強了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四是積極調整科研創新思路和佈局。在繼續重視原始創新的同時,加大了對集成創新的支持,有效強化了農村科技基地、平臺和人才隊伍建設,增強了農村科技創新與發展的後勁。
三、進一步明確“十一五”農村科技的重點任務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將解決“三農”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了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以工補農,以城帶鄉以及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重大戰略部署,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農業、惠及農民的重大政策措施,使9億農民得到了真正的實惠,有力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逐步形成了全社會重視農業,關注農民,建設農村的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農業發展勢頭良好,為大力推進農村科技工作帶來了有利的政策環境和條件。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還面臨農業水土資源短缺、農業基礎條件相對落後、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低下、農村科技結構缺失,實力不強等長期困擾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面臨來自經濟全球化對農業發展帶來的巨大挑戰,農村科技工作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因此,“十一五”期間,要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繼續把農村科技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科技的投入力度,統籌安排,總體部署,重點加強五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繼續加強農業高技術和基礎研究,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要從我國實際出發,瞄準世界農業高新技術發展前沿,重點發展農業生物技術、農村信息化、數字農業、農産品精細加工等高技術,全方位提升我國農業高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第二,進一步強化關鍵技術集成創新研究,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效支撐。要圍繞農業與農村發展的重大需求,加強重大關鍵支撐技術研究與集成創新,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重點加強動植物新品種培育、健康養殖和清潔生産、農林生物質開發、重大病蟲害防控、現代農業裝備、節水農業等關鍵技術攻關研究與集成配套,為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
第三,加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力度,全面提升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水平。要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進一步明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的工作定位,重點加強新技術、新成果、新産品的技術熟化與轉化;繼續開展“星火科技富民工程”等相關工作,加強對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切實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加速農民知識化進程。
第四,繼續強化區域農村科技工作,提高區域農村科技創新與服務能力。要在原有工作基礎上,重點選擇一批具有典型意義和較強帶動作用的縣(市),組織實施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和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並帶動地方開展相應工作;通過實施一批重點科技項目,加強技術集成推廣,培育和壯大一批具有較強區域帶動性的特色支柱産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第五,以項目為紐帶,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和基地建設。通過項目的實施,要積極營造適合農村科技創新人才成長和充分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努力造就一支結構優化、素質優良、富有創新力的農村科技人才隊伍。進一步加強農村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科技服務網絡,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始終是關係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保障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問題,也是我國農村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務。因此,在“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中,科技部將繼續把糧食安全科技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從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支撐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等多個層面,系統部署糧食安全科技創新工作。在已經啟動的相關計劃中,我們在國家“863”計劃和支撐計劃中分別部署了“農作物分子育種專項”、“農林動植物新品種選育”、“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多項與糧食增産、增效、減耗相關的重點項目。同時,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繼續實施“糧食豐産科技工程”並將其提升為重點專項,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通過該專項的實施,在12個糧食主産省建立核心區、示範區和輻射區,並開展糧食持續增産增效共性關鍵技術創新研究和大面積技術集成示範,為確保2010年我國糧食總産量邁上5.4億噸的新臺階,為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四、狠抓落實,紮實推進農村科技工作
今年是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綱要(2006-2020年)》,實施國家“十一五”科技計劃的關鍵之年,也是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之年。這裡,我代表科技部,就進一步做好農村科技工作和實施好糧食豐産科技工程項目提出以下要求:
1、要始終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放在農村科技工作的中心地位。力爭在現代農業高技術領域、農業共性關鍵技術領域取得新的突破,顯著增強我國農村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爭取獲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重大成果,全面提升我國農業與農村科技的整體水平,努力實現我國農業科技率先跨入世界先進水平的奮鬥目標。
2、要切實加強對農村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強大聯合,提倡大協作。各級科技主管部門要把農村科技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從組織領導和力量整合等方面為農村科技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組織保障、投入保障和政策保障。積極鼓勵多部門聯合,多學科協作,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農村科技工作。要加強各種科技計劃資源的有機集成,國家863計劃、支撐計劃等資源要更多地向農村科技傾斜。要強化國家和地方科技資源的有效整合,統籌協調國家、省、基層科技力量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和集成示範。
3、要積極推進農村科技的機制創新。積極創新項目組織管理模式,加強項目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和現代化,提高資金投入效率和項目的科技産出率。要重視農村科技服務能力建設,逐步建立和健全多元化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各類科技計劃要優先支持基層科技服務平臺、農村科技設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積極鼓勵産學研結合,加快農村科技成果轉化及産業化開發。
4、要採取積極有效措施,保障“糧食豐産科技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各課題承擔部門和單位要切實加強領導,進一步提高對實施糧食豐産科技工程的認識,做好部門之間、省區之間、課題之間的統籌協調,加強項目配套措施的落實和督促檢查。要組織科技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力爭在糧食增産增效科技創新上獲得新的重大突破。要加強各個省區的技術集成和示範應用,帶動大面積糧食生産能力顯著提高。同時,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專項實施中的主導作用,形成“技術研究、引進、推廣和培訓相互銜接,農業科技、推廣與應用相結合”的項目運行機制,為創新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機制積累有效經驗。
同志們,我國“十一五”農村科技工作的目標任務已經明確,糧食豐産科技工程的各項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時間緊,任務重。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通力協作,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全面推進農村科技工作,為提高農村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