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北京市委書記劉淇深入西城區的街道、衚同、四合院、舊王府等地,就古都風貌保護工作進行調查研究。他強調,要堅定不移地把古都風貌保護好、建設好、發揚好,堅持微循環的舊城改造模式,讓古都風貌保護惠及廣大群眾。
劉淇首先來到地安門外大街金錠橋小公園,察看了這裡的危舊房解危排險、拆遷安置及歷史風貌保護情況。這裡屬於文保區,原是一片危房。為加強歷史風貌保護和危舊房排險工作,西城區將破舊房屋拆除,亮出了火神廟山門和圍墻,將這裡與什剎海保護區連成一片,既增添了人文景觀,又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一處休閒健身場所。
慶豐衚同13號院是劉淇察看的第二站。這裡是慶豐衚同街巷綜合整治工程的一部分。院裏共住了6戶人家。以前,這些平房年久失修,安全隱患突出,市政設施很差。西城區政府投入資金,在房屋格局不變的情況下,對這些房屋進行翻建,市政配套設施全部到位,既消除了安全隱患,也方便了群眾居住。在居民殷書相家,劉淇詳細地察看了房屋的修繕和改造情況。殷書相介紹説,他的房子原來比較狹小,修繕和改造後,寬敞明亮了許多,還配備了衛生間,居住條件大大改善了。劉淇高興地説:“以這種方式改造老舊四合院,改造後群眾仍回原地居住,這種模式符合群眾利益,群眾支持,群眾受益,群眾滿意。”
劉淇還來到和芳苑飲會所,察看四合院保護與利用情況。這裡原是清末同治年榜眼譚宗浚的府邸,是標準的四進四合院。為保護這裡的歷史風貌,西城區對院落進行了騰退、維修和復建,並交由一家文化公司進行管理,既有效地消除了安全隱患,改善了環境,也産生了良好的效益。
隨後,劉淇來到金融街街道社區學校。這裡原是醇親王府南府,分東路、西路和中路三部分院落,産權分屬於不同的單位。西城區對擁有産權的部分進行了修繕和改造,配置了互聯網和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系統等現代化設施,並設有國學教育、外語講堂等特色市民教育內容。劉淇詳細察看了這裡的歷史風貌保護、恢復以及復建後的應用情況後,給予了充分肯定。
劉淇指出,古都風貌對北京來説不是包袱,而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不可多得的經濟、文化和社會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本身就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保護好古都風貌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要堅定不移地把古都風貌保護好、建設好、發揚好。劉淇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將保護古都風貌與改善群眾生活結合起來。要堅決反對“推平頭”的改造模式,堅決改變大拆大建的舊做法,堅持微循環改造。在危舊房修繕整治工作中,要解決好最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
劉淇指出,要轉變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將歷史風貌保護與利用結合起來,通過採取先進的技術手段,切實保護好文物古跡,使之與現代建築和現代生活有機融合在一起,做到保護與利用並舉。
市領導李士祥、陳剛一同調研。(汲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