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省財政一般預算支出616億元,同比增加135.9億元,增長28.3%,重點支出得到了較好保障,科技、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教育支出、農業和環保等支出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63.4%、51.6%、44.5%、37.4%、23.9%、21%和20.1%,財政支出重點向民生傾斜。
近幾年來,隨著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步伐加快,遼寧省財政經濟保持著健康快速發展的態勢,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財政“蛋糕”不斷增大。“蛋糕”增大了,如何切好“蛋糕”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據介紹,公共財政的內涵關鍵是“公共性”。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財政資金要逐步退出對競爭性領域的投入,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要做到增收優支,將財政“蛋糕”切向民生,優先安排群眾生産生活急需的資金,最大限度地滿足民生需要,以體現政府執政為民的理念。
2003年以來,遼寧省每年用於支持全民安居、擴大再就業、農民增收減負、教育扶貧等民生支出的投入均過百億元,有效改善了民生。今年上半年,全省投入社保、就業、醫療、教育等民生工程的支出達209.4億元,佔全省總支出的34%。
就業是民生之本,社會保障是民安所在,實現老有所養,貧有所助,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已成為公共財政義不容辭的責任。遼寧作為全國第一個社會保障試點省份,近幾年來,在財政的大力支持下,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已經建立起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醫療救助等社會救助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基本框架,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醫療救助、農村五保供養等制度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也取得了較快進展,城鄉社會保障事業發展逐步趨於協調。
2003年至2006年,全省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由127.6億元增加到202.4億元,年均增長16.6%,佔財政支出的比重約為14.5%。今年上半年,全省投入143億元,同比增長51.6%,確保了養老金、失業救濟金、低保金和撫恤金按時足額發放,為公益性崗位就業提供崗位工資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為“4050”就業人員提供養老保險補貼和醫療保險補貼,有效地支持了就業再就業工作。全省安排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困難群體醫療保險補助等方面資金10億元,上半年已撥付4.4億元,積極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民以食為天,農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始終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支持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村穩定,讓公共財政陽光照耀“三農”已成為遼寧省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2003年以來,遼寧省已逐步建立了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順利實施了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全面落實中央頒布的對農民的各項補貼政策,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支持農業産業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村科技的發展,實施“陽光工程”,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公共財政陽光照耀到了全省農民群眾。
上半年,全省投入“三農”支出近100億元,佔全省總支出的16.5%。其中省財政撥付19.6億元,用於發放糧食直補、綜合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補貼,繼續落實惠農補貼政策,直接增加農民戶均收入315元。全省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8.8億元,進行土地治理,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項目,促進農民增收。安排專項資金9.7億元,用於扶貧、農村飲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村屯建設等,上半年已下達4.1億元。
在教育方面,近年來,遼寧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著力推動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特別是加大公共財政對教育支出的比重,使教育事業有了強有力的財力保障。
2003年至2006年,全省財政教育支出由98.3億元增加到166.9億元,年均增長19.3%,佔財政支出的比重約為12%。這些資金重點用於落實國家 “兩免一補”政策,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支持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師資培養、重點學科及重點實驗室建設等。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撥付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學雜費、公用經費等專項資金9.3億元,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水平。安排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扶困助學專項資金兩億元,用於資助貧困學生上學,逐步完善高校國家助學體系政策。大量的財政投入保障了每個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楊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