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鄭國光出席中國首屆生態小康論壇並做專題發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22日   來源:氣象局網站

    8月22日上午,由《求是》雜誌社主辦的2007年中國首屆生態小康論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開幕。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應邀出席本次論壇並就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及應對策略做了專題發言。

鄭國光出席中國首屆生態小康論壇

    鄭國光指出從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可以看出,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其變化幅度已經超出了地球本身自然變動的範圍。人類活動,尤其是化石燃燒的使用,很可能(90%以上)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近百年來,中國年平均氣溫升高了0.5~0.8℃。近50年變暖尤其明顯,中國大部分地區呈增溫趨勢,以北方增溫最為明顯,例如內蒙古近50年增溫2℃以上,從1986~2006年,我國連續出現了21個暖冬。氣候變暖使得全球範圍內極端天氣氣候災害頻繁發生。

    鄭國光還指出,地球上有九成自然生態系統的變化與全球變暖有關。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和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強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對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水安全、環境安全等構成重大影響,對人類的生存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

    就應對氣候變暖對我國生態與環境影響的對策建議,鄭國光強調要切實加強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極端氣象災害的防禦工作。氣象部門將加緊研究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極端氣象災害的發生頻次、強度和空間分佈特徵及變化規律,力爭準確預報各類災害性天氣的生成發展趨勢、總體強度及影響區域,增強防災減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氣象災害綜合應對能力。

    高度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生態系統的影響。加強氣候變化背景下氣溫、降水、蒸發等的變化對森林、草地、濕地、湖泊、荒漠、城市綠地等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科學指導生態建設。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極端氣候災害的監測、預測和調控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減輕災害性天氣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危害。

    切實增強農業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深入研究氣候變暖與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關係,加強農業和生態氣候區劃,研究適應氣候變化的農業氣候資源利用途徑及農業生産力佈局。對氣候變暖導致農作物病蟲害影響範圍擴大或提前爆發問題,各地也要及時研究對策措施。

    逐步減緩放牧強度,恢復草地生態功能。北方草原區要根據當地的生態承載能力確定載畜數量尤其是內蒙古東部、新疆、青海、西藏等遭受嚴重旱災的草地生態環境更為脆弱,要根據天氣氣候變化趨勢,科學調整草地承載力標準和放牧強度,做好2007年度及以後的草畜平衡工作是草原得以休養生息。

    持續保護森林,加強森林災害預測與防控。要增強對森林火災、病蟲害等的預測與防控能力,進一步強化冬春林地看護、防火、夏秋封育、保養,以利於森林生態系統快速恢復。

    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證綠洲生態安全。高度重視降水變化、冰川退縮和積雪融合對水資源的影響,以及氣候變化對主要河流年、季徑流和重要區域水資源總量的影響。以綠洲的水資源可利用量來限制綠洲的開發和人類活動的強度並尋求自然恢復,保證綠洲生態安全。

    科學規劃城市佈局,提高城市植被覆蓋。城市發展過程中,原有的林地、草地、湖泊、河流等要嚴格保護,儘量確保少佔甚至不佔;加強城市局部生態建設,加強屋頂綠化和空地綠化,改善城市小氣候;加強城市科學規劃,嚴格依據氣候條件確定城市人口、交通、工業等的承載力,調整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佈局,確保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宣傳和科普工作,動員廣大社會公眾主動參與並自覺行動。要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保護氣候、生態與環境的科學意識。只有每一個公民的日常行為更加符合氣候變化的自然規律,更加有利於生態與環境的保護和改善,人類社會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

    氣象部門將繼續致力於為防災減災、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提供氣象保障,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和參加氣候變化外交談判提供科學支撐,為普及氣候變化科技知識、提高全社會的氣候變化意識提供優質服務。

    會上,內蒙古氣象局申報的《內蒙古生態環境綜合監測評估技術體系》獲得2007年中國生態小康建設“十大重點推薦的生態技術”。 (汝鳳軍) 

 
 
 相關鏈結
· 鄭國光致電湖南指導防禦“聖帕”的氣象服務工作
· 部門領導綜報李金華作報告|鄭國光慰問一線人員
·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慰問防臺一線預報服務人員
·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會見中國科協副主席齊讓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