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李成玉:創新思路完善機制 開創扶貧開發新局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31日   來源:河南日報

    8月30日,河南省政府在洛寧縣召開全省扶貧開發工作座談會,回顧總結近年來扶貧開發取得的成效和經驗,研究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安排部署下一階段的扶貧開發工作。省長李成玉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連維良出席會議,副省長劉新民作具體部署,31個貧困縣的縣委書記、縣長和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認真學習借鑒扶貧開發的好經驗好做法

    8月30日上午,李成玉和與會代表一起先後到洛寧縣西山底鄉、底張鄉、長水鄉、東宋鄉,實地考察了整村推進、搬遷扶貧、産業扶貧等扶貧開發項目。

    孟村村是西山底鄉5個扶貧開發重點村之一,近兩年通過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途徑,實現了通水、通電、通水泥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李成玉一行來到村中,走進集衛生所、超市、科技培訓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詳細了解群眾生産生活情況。在該村超市,李成玉詳細詢問了超市的建設情況、進貨渠道,囑咐店主要依法經營,嚴把進貨關,保證商品質量,做到貨真價實,真正方便群眾。

    孟村村利用綠竹資源和傳統編織基礎,積極發展竹編業,已涌現出專業戶46家。李成玉和正在製作手工藝品的村民們親切攀談,隨手掂起一件竹編花瓶,連聲稱讚他們的手藝好。村民楊建功停下手中的活兒,告訴省長:“為提高工藝水平,村裏專門聘請了專家、技師來培訓,現在一套竹筐在城裏能賣到40塊錢哩,大部分農戶都有了穩定的收入。”李成玉聽後非常高興,對該鄉從基礎建設入手,不斷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大力培育特色産業,千方百計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竹林環繞的底張鄉古村村,通過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水泥路通到了每戶農戶,村民們改變了過去“靠地吃飯,雞蛋換鹽”的貧困生活。聽説省長到來,村民們自發地聚攏在村頭,用掌聲歡迎省長,表達他們的喜悅心情。李成玉在與大家交談時説:“路修好了,沼氣建成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這都得益於黨和政府扶貧開發的好政策,得益於廣大基層幹部堅持不懈的努力。”在該村的社區服務中心廣場,李成玉把參加會議的縣委書記、縣長們招呼到跟前,動情地説,大家要認真學習洛寧縣扶貧開發的做法,他們不僅把“村村通”道路修到了村頭,而且通過政府引導,建立激勵機制,調動了群眾修路的積極性,把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戶門口,村容村貌得到了徹底整治,群眾的精神面貌也隨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扶貧開發一定要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開拓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的現象,切實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

    位於長水鄉鄉政府所在地的長水村,是去年該鄉依靠政府補貼、群眾投入、社會捐助等渠道,統一規劃建起的搬遷扶貧新村,來自該鄉深山區25個自然村的首批55個散居、獨居戶搬進了新村,徹底告別了昔日交通不便、生活困難的狀況。搬遷戶王松偉告訴省長,在這裡生活很舒心,看病就醫、小孩兒上學都比過去方便多了,原來的承包地還保留著,現在又找到了肉鴨飼養的致富新門路。李成玉聽後十分高興,親切地説:“大家的生活穩定以後,原來的山坡地可以考慮走退耕還林的路子,種一些經濟林、速生林,這樣既能增加收入,又不用在農忙時再回到責任田忙活兒了。”

    一條長21公里的水泥路串起了東宋鄉5個貧困村,延伸到煙田地頭。作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的東宋鄉,把扶貧開發重點放到了煙葉生産基地的建設上,整合扶貧、煙草、交通、水利等項目資金,硬化煙區道路,建起蓄水池、水窖和炕房,並通過推廣煙葉生産新技術,提高了煙農的生産水平和家庭收入。

    在規模化種植的煙田裏,洛寧縣負責同志向與會代表介紹説,依託崤山腹地適宜煙葉生産的優勢,全縣種植煙葉12萬畝,煙葉産業不僅使煙農戶均收入4700多元,而且實現稅收2600多萬元,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金色産業”。李成玉現場點評説,洛寧縣煙葉種植歷史不長,生産條件也不好,但是他們整合資金,加強煙區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技術指導,富了煙農,增加了財政收入,走出了一條産業扶貧開發的好路子。各地都要因地制宜,在扶貧開發上選好自己的産業發展方向,尤其是工業基礎薄弱的地方,要優化種植結構,通過規模化種植、基地化生産,著力培育自己的優勢農産品,為貧困農民找到一條切合實際的致富渠道。

    努力開創扶貧開發的新局面

    座談會上,在聽取了洛陽市、洛寧縣、魯山縣等市縣扶貧開發的典型經驗介紹後,李成玉指出,近幾年,經過全省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的不懈奮鬥,我省扶貧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效。突出表現在:一是伴隨著新一輪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扶貧開發工作有了新突破。2003年以來,我省通過採取綜合性投入措施,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5.5億元、社會幫扶資金18.6億元、信貸資金35.9億元,改善了貧困地區長期投入不足的局面;通過對困難縣、畜牧大縣、産糧大縣和黃淮四市等分類扶持,加大了對貧困縣的幫扶力度,同時交通、衛生、教育、水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投入也均向44個貧困縣進行了傾斜,全省共有345萬人實現脫貧。二是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大大提高。幾年來,我省解決了208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困難問題,5萬多人搬出深山,2455個貧困村完成整村推進任務,新建改建4500多所農村中小學校,貧困地區群眾人均收入每年增加300多元,今年底將有32個貧困縣通高速。三是貧困地區經濟實力快速提升。與2002年相比,44個貧困縣中,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速10%以上的有35個,增速在15%以上的有7個;進入縣域經濟發展強縣、快縣的有7個,人均生産總值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9個,貧困縣的經濟實力普遍增強。

    李成玉進一步指出,在看到扶貧開發成績的同時,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要有充分的認識。目前我省貧困地區的落後面貌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有些方面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貧困地區群眾脫貧的速度在逐年減緩。目前我省仍有貧困人口612萬,佔全國的十分之一,貧困人口數量依然很大,扶貧開發任務仍十分繁重;部分貧困縣綜合實力很弱,在全省的位次不斷後移,與先進縣市的差距越來越大;一些已經脫貧的鄉村自主發展能力較弱,因災因病返貧問題比較突出。對此,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進一步堅定信心,奮力拼搏,務必把扶貧開發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要求,從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來認識當前的扶貧開發工作,在全省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貧困地區的發展問題,切實把扶貧開發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要轉變工作思路,把工作重點由過去以解決溫飽為主轉到脫貧與發展並舉、促進貧困人口收入增加、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縮小與先進地區差距上來。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注重貧困地區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産生活條件的改善,提高勞動者素質,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産業,提高貧困地區的自主發展能力,推進貧困地區跟上全省的發展步伐。

    突出扶貧開發工作重點

    針對當前扶貧開發的工作重點,李成玉強調,要立足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整合各類扶貧開發資金與項目,以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産業化扶貧為重點,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一要繼續實施以整村推進為主的扶貧開發,集中資金和項目,推進集中連片開發,通過點面互動,以點帶面,真正實現開發一片、成效一片。二要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積極引導群眾投工投勞參與項目建設,切實搞好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提高勞動者致富技能,為貧困家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三要把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作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産業和勞動密集型産業,千方百計增加貧困家庭的收入。四要創新績效考評機制,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對發展快、已擺脫貧困落後面貌的貧困縣採取激勵機制,鼓勵其摘掉貧困縣帽子,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李成玉最後強調,一個地方能不能快速發展,關鍵在於有沒有一個思路清晰、作風踏實的領導班子;扶貧開發成效如何,關鍵在於有沒有一支埋頭苦幹、甘於奉獻的幹部隊伍。在貧困地區工作的各級領導幹部,條件很艱苦,要關心支持他們的工作,同時希望廣大貧困地區的各級幹部,要不畏艱難,銳意進取,靜下心來,撲下身子,咬住發展不放鬆,瞄準目標不動搖,紮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再上新臺階。(記者 朱殿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