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發展回顧系列報告之三:就業規模持續穩步擴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20日   來源:統計局網站

    我國有13億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勞動力最多的國家。努力擴大就業,滿足勞動者就業需求是我國在較長時期內所面臨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更加關注民生,將就業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通過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使我國就業總量保持了持續穩步增長,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各地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失業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持了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

    一、全國就業總量穩步增長,新增就業人數繼續增加

    我國城鄉就業人員從2002年的73740萬人增加到2006年的76400萬人,增加了2660萬人,年均增加665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從24780萬人增加到28310萬人,年均增加883萬人;鄉村就業人員從48960萬人減少到48090萬人,年均減少218萬人。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鎮吸納就業的能力不斷增強,城鎮就業增長持續高於全國,其就業人員佔全國的比重從2002年的33.6%上升到2006年的37.1%。城鎮就業崗位的快速增加,帶動了鄉村富餘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使鄉村就業人員佔全國就業總量的比重從2002年的66.4%下降到2006年的62.9%(圖1)。

    2003至2006年是我國就業壓力依然較大的時期:一是16歲及以上的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進入高峰期,四年內,全國勞動年齡人口增加了5047萬人,年均增加1262萬人。城鎮勞動年齡人口年均增加達到了1700萬人以上。二是由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國有企業下崗人員大幅增加造成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三是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速度加快。

    面對這樣的就業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民生,實施了積極的就業政策,有力地促進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再加上經濟快速增長的拉動,2003年至2006年,全國每年實現新增就業人數分別為859萬人、890萬人、970萬人和1184萬人,其中2006年新增就業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人。2002年至2006年,總計有2000多萬國有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有530多萬人是再就業的困難群體。

    二、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二、三産業就業人員比重繼續提高,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人數最多

    在就業總量持續穩定增加的同時,就業結構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2006年全國第一産業就業人員32561萬人,比2002年減少4309萬人,下降11.7%,年均減少1077萬人;第二産業19225萬人,比2002年增加了3445萬人,增長21.8%,年均增加861萬人;第三産業24614萬人,比2002年增加了3524萬人,增長16.7%,年均增加881萬人。我國第一、第二和第三産業就業人員的比重由2002年的50.0:21.4:28.6轉變為2006年的42.6:25.2:32.2(圖2)。

    這一時期,國家加大了對勞動密集型産業的扶持力度,促進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優化了就業結構。同2002年相比,2005年製造業就業人數增加了2270萬人,年均增加超過750萬人,是國民經濟各行業中就業人數增加最多的行業。同期,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也居於各行業就業人數增加量的前列。

    三、國有和集體單位就業人員繼續減少,非公有制經濟就業人員大幅增加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非公有制經濟成為新的就業增長點。大批勞動力從國有企業轉向私營個體等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私營個體等非公有制經濟在吸納社會勞動力就業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增強。2006年末,城鎮國有和集體等公有制經濟單位就業人員7417萬人,比2002年減少了1074萬人,年均減少269萬人。而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等其他經濟類型單位就業人員,則從2002年的2379萬人增加到2006年的4068萬人,增加了1689萬人,年均增加422萬人。2006年城鎮私營個體就業人員為6966萬人,比2002年增加了2698萬人,增長63.2%,年均增加675萬人。2002-2006年,城鎮非公有制經濟共吸納就業4387萬人,年均增加近1100萬人,已經超過了同期城鎮總的就業增加量。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不僅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更成為當前提高全社會就業率,緩解城鎮就業壓力,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的重要途徑。

    四、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止降回升

    從就業形態看,分為單位就業和非單位就業兩類。單位就業與非單位就業相比,工資水平高,職業穩定性強,就業質量高。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從1996年起開始減少,到2002年已經從1995年的15301萬人減少到10985萬人,共減少4316萬人,國有和集體單位就業人員減少量更是高達6123萬人。2003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出現止降,2004年起開始回升,到2006年末,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已經回升到11713萬人,比2002年增加了728萬人。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止降回升早于中、西部地區,且保持穩定增長,從2002年的4961萬人增加到2006年的5686萬人,增長率14.6%。中、西部地區城鎮就業人員從2005年開始回升,到2006年,中、西部地區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分別為3396萬人和2631萬人。

    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止降回升,表明我國在就業總量保持增加的同時,就業質量也已經有所提升。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增減變動的地區特點,表明東部地區的就業形勢明顯好于中、西部地區。國家制定的西部開發、中部崛起發展戰略,已有力促進了中、西部地區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回升,就業形勢逐漸走出困境。

    五、失業率得到有效控制

    在努力擴大就業的同時,政府採取多種措施加強了失業調控。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各項擴大就業政策的逐步落實,2002-2006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均保持在4.0%-4.3%的較低水平(圖3)。在勞動力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失業率得到有效控制,保持了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為創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今後較長的時期,我國人口多、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仍將繼續存在。國有、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尚未全部解決,高校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農村轉移勞動力和被徵地農民的就業安置問題凸顯,就業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更加繁重。只要我們實施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處理好勞動力供求總量和就業結構的關係,解決好城鎮就業壓力加大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加快的矛盾,協調好新增加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問題,就一定能繼續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提高就業質量,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目標。  

 
 
 相關鏈結
· 統計局系列報告二:對外開放邁向新臺階| 報告一
· 統計局發展回顧報告之一:大開放 大發展 大跨越
· 統計局:1-8月份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6.7%
· 統計局: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生産同比增長17.5%
· 統計局: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1%
· 統計局總經濟師認為CPI繼續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