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鐘聲剛剛敲響,甘肅省財政戰線傳來喜訊:去年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大口徑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增長規模與幅度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盤點一年來的全省財政工作,甘肅省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和諧抓民生”工作思路,著力支持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成為當年財政工作的最大亮點。
去年,甘肅省財政支出突破600億元大關,達670多億元,比上年增支146.5億元。其中,省級財政用於支持“三農”、解決困難群眾生産生活、完善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教育支出佔到財政總支出的一半多。這表明,甘肅省財政支出結構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隨著財政狀況的好轉,甘肅省財政工作以構建民生型公共財政為目標,更加關注民生問題。省財政廳廳長周多明認為,這一結構性變化,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提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讓廣大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11.6億元“民生禮包”:讓12件實事落到實處
多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事關群眾實際的民生問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更加注重解決民生問題,把財政支出繼續向困難群體、公共服務、基層和“三農”傾斜,力求每年都能為人民群眾辦成幾件實實在在的事情。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和諧抓民生”的工作思路,2007年年初,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作出莊嚴承諾:解決12件老百姓最需要、最關注、最現實的問題。
解決民生問題,財政部門負有重任。為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2件實事落到實處,全省各級財政部門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在財政並不寬裕的情況下,集中財力,向公共服務領域傾斜、向農村傾斜、向基層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著力解決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年初,省財政廳在預算時及時安排資金7.6億元。年中,充分考慮到各市州財政狀況,又積極籌集4億多元,對涉及民生實事予以全額補助。
公共財政的陽光溫暖著千千萬萬群眾的身心。2007年7月,岷縣茶埠鎮村民王鎖平因患闌尾炎,需要手術治療。由於加入了農村合作醫療,他安心地住進鎮衛生院,原來上千元的闌尾切割手術費,如今只需360元。
同王鎖平一樣,在省級財政的支持下,甘肅省1780萬農民群眾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以上,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顯著改善。省級財政還落實資金1.5億元,將263萬城鎮非職工人員和學生納入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補助資金1.8億元,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公立醫院的床位補貼翻番和扶貧濟困病床制度全覆蓋。增加補助資金9000多萬元,實現了鄉鎮衛生院人員工資財政全額供給。
在省級財政的支持下,甘肅省再次將城市低保標準提高了10%,保障對象由68萬人增加到71萬多人,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有1萬多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個人找到了新工作,農村五保戶吃上了“財政飯”,城市低保人員有了醫療保險,農村困難群眾有了最低生活保障,會寧、環縣、靖遠3縣人畜飲水工程相繼開工,極度乾旱山區的21萬多群眾今年就能用上方便安全的飲用水。
公共財政11.6億元的“民生禮包”,把黨和政府“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落實到千家萬戶。順民意,暖人心,民生型公共財政讓困難群體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民生財政“加減法”:讓最廣大群眾儘快富起來
如果説12件實事是解決廣大群眾最需要、最關注、最現實的問題,那麼,如何儘快讓全省1800多萬農民群眾富起來,涉及的則是甘肅省最廣大群體的民生問題。
為了把事關1800多萬農民群眾的民生實事辦好,甘肅省積極組織實施民生財政的“加減法”:一方面有針對性地全面減免了農業稅,另一方面,增加支農、惠農投入力度,把更多財力投入向農業傾斜。
民生財政的“加減法”,甘肅省廣大的農民群眾感受更真切。去年6月13日,正寧縣農民楊宗印將一台由國家補貼1.9萬元的大型拖拉機開回了家。在正寧縣,像楊宗印這樣享受到農機具購置補貼的農民有35名。
去年,甘肅省直接贈送給農民的財政補貼“大禮包”11.4億多元,其中用於糧食直補資金2.5億元,撥付化肥、柴油等農業生産資料綜合直補資金7.11億元,下達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測土配方施肥、能繁母豬補貼及保險等方面資金1.85億元。所有這些財政補貼資金都直接撥付到農民的戶頭,有效地支持了糧食生産和農民增收。
在增加補貼的同時,甘肅省加大了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全省農林水事務支出達83.7億元,增長33.76%。其中省級財政投入3200萬元,支持整村推進和新農村建設;各級財政撥付水利資金22.87億元,重點支持抗旱救災、小型農田水利、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項目建設;下達農村公路改造建設工程資金24.4億元,有效地改善了農村生産建設基礎條件。下達扶貧資金13.53億元,用於貧困群眾生産生活發展。撥付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19.5億元,支持了環境保護和生態工程建設。
正是由於民生財政實施的一系列“加減法”,甘肅省農業基礎條件進一步夯實,特色優勢産業枝繁葉茂,農民的錢袋子更鼓了。去年前9個月,全省農民現金收入1608元,同比增長9.7%,預計全年農民收入增幅將超過上年。
夯實民生之基:讓每個困難學子能就學
“知道能從縣裏的信用聯社貸到助學款後,真是太高興了,要不然娃就沒法上學了。”會寧縣中川鄉高廟村的農民張希智興奮地説。
張希智家裏有兩個孩子,兒子從天水師範學院畢業,還沒有找到工作,2007年女兒君霞高考考了530多分,由於無法籌措女兒的學費,入學通知單變成了“燙手山芋”。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的啟動,讓他放下了心裏的大石頭。
教育是民生之基。省委常委、副省長馮健身曾多次指出,教育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問題,讓更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解決貧困大學生上學問題,去年甘肅省啟動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每個貧困生每學年可貸款6000元,而學生在校期間的貸款利息則由財政全額補貼。同時,甘肅省不斷完善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政府資助體系,努力解決“學有所教”的問題。
同時,去年甘肅省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教育支出達122億多元,增長26.94%。在全省農村,全面實行了“兩免一補”政策,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從去年春季開始,甘肅省還提高了牧區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給孩子們一個安穩、沒有後顧之憂的學習環境。
從解決群眾看病難、就業難,到增加農民財政補貼,再到讓每一個困難學生就學,甘肅省財政部門打出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讓廣大群眾充分感受到了公共財政的陽光和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