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20日,山東省代省長姜大明在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説,過去五年山東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山東省委堅強領導下,在歷屆省領導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礎上,解放思想,真抓實幹,全面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十五”計劃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全省經濟總量跨過2萬億元臺階,人均超過3000美元。初步測算,2007年全省生産總值2.6萬億元,人均生産總值2.8萬元,均為2002年的2.5倍。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674.5億元,是2002年的2.7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350億元,是2002年的5.4倍,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進一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逐年提高,糧食總産達到800億斤以上,連續五年增産。製造業強省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提高12.2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速度加快。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自主創新能力增強。萬元生産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連續兩年下降。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取得積極成效。
改革開放取得新的進展。農村稅費改革順利完成,農村綜合改革紮實推進,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國有資産監管體系基本建立。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財稅、投資、價格、金融、土地等改革不斷深化。要素市場逐步健全。行政管理體制和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實施“走出去”戰略邁出新步伐。
區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半島城市群發展壯大,濟南的集聚輻射作用日益明顯,青島的龍頭帶動能力進一步提高。實施“三個突破”和“雙30工程”成效凸顯,菏澤等西部地區發展速度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魯南經濟帶、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海洋經濟建設相繼啟動。
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全省城鎮化率由2002年的40.3%提高到46.8%。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背街小巷整治和棚戶區改造取得良好成效,城區人均道路、綠地面積大幅增加。
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85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87.3%和68.7%。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控制在3.7%以內,基本解決了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全部免除,農村學校危房改造基本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安康居住工程全面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保持先進水平。文化體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氣象、防震減災、婦女兒童、殘疾人和老齡事業發展取得新成績。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平安山東”建設成效明顯,和諧社區建設深入開展,信訪工作體制不斷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初步建立,全省刑事發案、可防性案件、治安災害事故、非正常上訪等指標連年下降,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逐年上升,安全生産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持續減少。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工作得到加強。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和優撫安置工作成效明顯,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獲得七連冠。
政府建設全面加強。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廉潔政府建設邁出新步伐。政府職能加快轉變,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得到強化。行政審批項目進一步減少。政務公開和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不斷完善。源頭防治腐敗工作全面加強,嚴肅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和腐敗分子。
今後五年發展目標確定
20日,姜大明代省長在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説,今後五年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優化經濟結構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做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落實這一要求,必須努力做到:
——致力於增強發展的協調性,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到2012年,全省生産總值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人均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跨上5000美元的臺階。
——致力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堅持以人為本,努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民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
——致力於改革創新,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邁出重大步伐,各方面改革有機銜接、協調推進。體制機制更具活力,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對外開放進入更高層次。
——致力於提高全社會文明素質,促進文化強省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堅持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形成具有山東特色的文化優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文化事業不斷加強,文化産業發展壯大,精神文化産品更加豐富。
——致力於實現公平正義,促進社會更加和諧。民主政治建設有序推進,全社會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健全,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高。人民權益依法得到保障,收入差距擴大趨勢逐步扭轉。“平安山東”建設更具成效,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
——致力於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深入推進生態省建設。在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蓋率穩定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萬元生産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在完成“十一五”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
創造經濟發展新優勢
20日,姜大明代省長在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説,要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向依靠三次産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做優農業、做強工業、做大服務業,加快構建具有山東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
大力推動自主創新。進一步加快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社會化、網絡化的創新服務體系,推動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向自主創新轉變。要在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關鍵技術研發、産學研合作創新、創新平臺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上實現突破。
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以提高農業産業化水平為著力點,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位面積産量,保持糧食總産800億斤以上。確保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創新産業化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協會和經濟合作組織。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保障農産品質量安全。組織農産品生産加工,提高國際市場佔有率。以發展農村二三産業為著力點,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扶持農村特色産業和特色經濟。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加快轉移。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增強農業農村發展的活力。
促進工業由大變強。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快由“山東製造”向“山東創造”轉變,由産業鏈“低端”向“高端”延伸,使山東省工業技術水平、裝備水平、資源能源利用水平實現大幅提升,走在全國前列。要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進産業整合,推動企業管理創新。
加快發展服務業。力爭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的比重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以上。推動服務業與製造業互動發展,重點發展“六大産業”,把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科技信息、文化旅遊、房地産和商務服務做大做強。著力打造“三大載體”,集中培育50個服務業重點城區,加快建設50個服務業重點園區,大力培植100個重點服務企業和企業集團。努力強化“三大支撐”,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民間資本為支撐的投融資機制;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完善體制機制,促進服務業市場化、産業化和社會化。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切實抓好節能減排。要抓好重點行業和千戶重點企業節能降耗,大力推廣節能技術、節能裝備和節能型建築,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加快企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全面完成“十一五”淘汰落後生産能力的任務。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産業,加強節約用水,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加強水、大氣和土壤污染防治,繼續抓好“兩湖一河”碧水行動,積極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加大燃煤電廠脫硫、水泥粉塵和機動車尾氣治理力度。加強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和濕地建設,大力開展國土綠化,加快形成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執法監察和考核力度。
加快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做好區域規劃,加快編制以半島城市群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為基礎的“一體”發展規劃,加快實施南北兩翼發展規劃,把黃河三角洲和魯南經濟帶建成山東省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區,堅持陸海統籌,努力構建現代海洋産業體系。繼續實施突破菏澤戰略,高度重視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統籌推進城鎮化進程。合理引導城市建設的方向和節奏,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防災減災能力。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實力。統籌搞好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突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各方面體制創新。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産監管方式,建立科學的業績考核、綜合評價和責任追究體系。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發展資本、土地、勞動力和技術等要素市場,鼓勵企業境內外上市融資。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強化預算管理,規範轉移支付制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加大投資體制改革力度,健全完善項目審批、核準、備案制度。
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深化日韓、提升東盟、突破歐美、拓展非洲”的全面開放戰略,積極推進與世界500強的合作。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出口産品結構。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增加省內急需的先進技術裝備、重要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跨國經營,進一步強化各類園區在開放型經濟中的載體作用。發展與周邊省市的合作。
改善民生促和諧
20日,姜大明代省長在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説,要進一步加大對民生的投入,推進涉及民生問題的制度建設,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鞏固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成果,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本費,提高農村貧困家庭寄宿生補助標準,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進一步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力度。
提高醫療衛生保障水平。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和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搞好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和村衛生室改造,提高基層衛生服務水平。大力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保證群眾基本用藥,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規範醫療服務價格,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加強殘疾預防,深入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適時提高並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依法保護公民財産權,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産性收入。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
努力擴大社會就業。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搞好就業指導,落實各項就業扶持政策。支持自主創業。完善就業服務和援助體系,努力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零”。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就業技能。高度重視大專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鼓勵和引導他們面向農村、面向基層就業,積極幫助特困家庭學生就業。做好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工作。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落實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力爭全省每年新增城鎮就業100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12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救助制度。積極推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到2012年城鎮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適齡農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70%以上。紮實搞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大中城市和高風險行業為重點,把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險範圍。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和救助水平。鞏固提高農村敬老院建設成果,抓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建立健全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物價上漲與提高困難群眾生活補貼和保障標準的聯動機制,加快發展社會福利事業。
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要把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責,加強規劃建設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對城市低保家庭努力做到應保盡保。改進和規範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逐步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加大住房結構調整,幫助中等收入家庭解決住房問題。健全住房公積金制度。堅決整治房地産開發、交易、物業管理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要加快社會體制改革,創新社會管理機制,重視城鄉社區建設。完善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和化解機制,辦好“綠色郵政”和“省長信箱”,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深入推進“平安山東”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重視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改進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防範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完善應急管理機制。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強氣象和防震減災等工作,發展老齡和殘疾人事業。
文化強省建設抓好“八大工程”
20日,姜大明代省長在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説,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實現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要重點抓好“八大工程”:
思想道德建設工程。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文化建設全過程。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搞好科學思想的宣傳普及。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培育和發揚“改革創新、開放包容、忠誠守信、務實拼搏、敢為人先”的新時期山東精神。
文化體制改革工程。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全面推開改革試點工作,努力在改革的主要方向和主要任務上取得突破。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加大政府對文化的投入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改企轉制,創新文化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逐步實現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加強國有文化資産監督管理。
文化載體建設工程。加快山東博物館新館、省檔案館新館、奧體中心等一批重點文化設施建設。抓好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建設。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搶救和保護,變文化遺産優勢為文化發展優勢。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建設,用先進文化佔領城鄉基層文化陣地。
文化産業發展工程。搞好文化産業規劃佈局。加強文化産業聚集區、文化産業園、文化産業帶的規劃建設,培植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動漫與創意等文化支柱産業。實施大集團發展戰略,大力發展中小文化企業。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實施文化品牌帶動和文化“走出去”戰略,辦好文博會、國際孔子文化節等重大節慶活動。促進文化産業與相關産業聯動發展。
文化精品打造工程。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推進文化創新,營造創作氛圍,繁榮各種文藝形式,促進文藝創作百花齊放、推陳出新。鼓勵支持廣大藝術家、文化創作者創作出更多反映優秀文化傳統、熱情謳歌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在文學、戲劇、影視、動漫、書畫、曲藝、雜技等領域獲得更多獎項,樹立山東文化在全國的地位。
文化發展環境工程。強化政府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務職能,推動公共文化資源配置向農村、社區、欠發達地區傾斜,為基層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加強輿論引導,大力營造重文化、興文化的濃厚氛圍。加強文化法制建設,完善地方性文化法規規章。建立健全文化工作的領導體制和機制,形成上下聯動、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人才隊伍培育工程。實施“齊魯文化英才工程”,著力培養造就一批名家大家,一批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一批掌握現代傳媒技術的專門人才,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文化人才。營造寬鬆的創作環境,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吸引海內外高層次文化人才、經營管理人才來山東發展。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給予重獎。完善文化人才選拔、流動機制,促進優秀文化人才脫穎而出。
中華文化標誌城規劃建設工程。從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入手,為中華文化標誌城建設奠定基礎。加強項目創意徵集和科學論證,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和全球華人參與,努力使中華文化標誌城規劃建設的過程成為全民參與討論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成為擴大齊魯優秀文化影響力和提高山東在海內外知名度的過程,成為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提高山東文化軟實力的過程。
建設高效服務型政府
20日,姜大明代省長在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説,各級政府要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創新政府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努力建設高效服務型政府。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完善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嚴格控制機構編制。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強化政府服務職能。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仲介組織分開,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立健全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專家諮詢制度,完善決策效能評估和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加強審計監督、行政監察。
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工、青、婦等人民團體的意見。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繼續加強基層民主建設,深入開展和諧社區建設,繼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加強政府立法工作,廣泛開展普法教育。
著力改進工作作風。全面加強政風建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群眾路線,加強調查研究,細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堅持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下大力精簡會議和文件,改進文風會風;制止弄虛作假、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紮實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切實提高辦事效率。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
切實加強廉政建設。進一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鋪張浪費。深入治理商業賄賂行為。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繼續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嚴厲懲處腐敗分子。
開創今年工作新局面
20日,姜大明代省長在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説,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主要約束性指標是,萬元生産總值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均下降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把握好投資力度和方向。要加強和規範新開工項目管理,堅決控制高能耗、高排放和産能過剩行業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積極引導各類資金投向新農村建設、高技術産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節能減排和環保産業以及社會事業和民生事業。集中力量抓好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重大項目建設。今年,全省實際投資增長保持在去年水平。
切實穩定市場物價。保證重要農産品、能源、原材料的有效供給。穩定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加強對重要生活必需品價格監管,化解物價上漲對困難群體生活的影響。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價格秩序,努力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去年全省平均水平之內,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確保山東省糧食安全。穩定糧食等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依靠科技提高單産,確保今年豐産豐收。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重視極端天氣造成的自然災害,立足抗災奪豐收。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創新驅動,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加快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加強重點流域和區域污染治理。南水北調沿線和省轄淮河流域治污項目要在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産。搞好城鎮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從嚴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全力辦好兩大賽事。全面做好青島奧帆賽和第十一屆全運會各項籌辦工作,加快推進場館設施建設,策劃組織好重大活動,加大市場開發力度,搞好服務保障。要以兩大賽事為契機,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充分發揮奧運會和全運會帶動效應。
竭誠為群眾辦實事。對近年來向群眾承諾辦的實事開展“回頭看”,進一步鞏固提高。從實際出發,集中力量再辦五件實事。一是對全省800座“頭頂庫、串聯庫”進行除險加固,對部分大中型河道和小型泄洪河道進行綜合治理。二是農村低保標準在去年800元的基礎上提高到900元。三是從今年開始,連續4年對村級衛生室進行全面規劃建設,對全省鄉村醫生輪訓一遍,提升村級衛生室服務能力。四是對農民購買彩電、冰箱、手機三類産品,財政給予適當補貼。五是在全省所有市縣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為低收入家庭提供5萬套經濟適用住房。
解讀報告新概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使用了一些新概念,記者根據有關材料對這些新概念加以解釋和説明,以幫助讀者閱讀和理解報告。
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魯南經濟帶和黃河三角洲生態經濟區
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七市。魯南經濟帶包括日照、臨沂、棗莊、濟寧、菏澤五市。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包括東營和濱州兩市,以及與其相毗鄰、自然環境條件相似的濰坊北部寒亭區、壽光市、昌邑市,德州樂陵市、慶雲縣,淄博高青縣和煙臺萊州市。
六大支柱産業和七大産業鏈
六大支柱産業,是指山東省根據經濟發展基礎和特點,確定在今後一個時期重點支持發展的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建材、冶金六個産業。七大産業鏈,是指山東省以最終産品為龍頭,以拉長和延伸産業鏈為重點,優先發展的電子信息、汽車、船舶、石化、家電、食品、服裝紡織七個産業。
中華文化標誌城
是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69位院士,港澳臺同胞及海外華僑華人等社會各界人士發起,旨在弘揚中華文化,增強中華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國家宏大文化建設工程。規劃區域為曲阜和鄒城兩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與其之間的九龍山區。建設目標是把兩座歷史文化名城聯接起來,通過保護和利用原有歷史文化遺産,新建具有展示、紀念和精神感召功能的標誌性文化項目,著力打造和規劃建設東方聖城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一點三線”全民健身工程
是指以第十一屆全運會主賽區濟南為中心,規劃建設全民健身中心和一批社區體育設施,作為第十一屆全運會群體項目展示的主場所;以淄博、濰坊、青島、煙臺、威海、日照為一線,組成東部沿海全民健身景觀線;以泰安、濟寧、棗莊、萊蕪、臨沂為一線,組成南部歷史文化名城全民健身景觀線;以東營、濱州、德州、聊城、菏澤為一線,組成沿黃地區全民健身景觀線。在所覆蓋的主要城市和部分城鎮鄉村,建設一批室內外相結合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
“省長信箱”
是指依託省政府門戶網站設立的“省長信箱”專欄。登錄該網站點擊“省長信箱”進入系統,註冊登記後即可在網上向省長寫信反映訴求和建議。這是群眾進行網上信訪的一種形式,也是黨委、政府拓寬信訪渠道、完善信訪訴求表達形式的一項重要舉措。
農村新型金融機構
農村新型金融機構是指經銀監會批准,社會投資人自主發起設立的金融機構,主要特徵是:由社會投資人自願參股,政府主要發揮監督、管理和引導作用;佈局著眼于農村金融服務空白或競爭不充分地區;區位導向明確,實現“投資多元、貼近農村、治理靈活、高效運作、服務三農”的目標。
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估和“三同時”管理
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和制度。節能評估,是依據區域能源消耗容量總體規劃、節能法律法規、合理用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範等,對建設項目用能進行科學性、合理性分析和評價,提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對策和措施。“三同時”管理,是指新建、改建、擴建的基本建設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區域或自然資源開發項目,其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産使用的制度。
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
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是指國家為保障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而採取強制手段,使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單位或個人支付一定費用的管理制度。生態補償機制,是指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的,調整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相關的各方利益關係的一系列行政、法律、市場等手段的總和。
主體功能區、優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
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統籌考慮未來我國人口分佈、經濟佈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主體功能區是指基於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等,將特定區域確定為主體功能定位類型的一種空間單元。優化開發區是指國土開發密度已經較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始減弱的區域。該區域一般經濟比較發達,人口比較密集,開發強度較高,資源環境問題比較突出。重點開發區是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經濟和人口聚集條件較好的區域。該區域一般有一定經濟基礎,發展潛力較大。
村衛生室改造
從2008開始,用四年左右的時間,通過省市縣鄉鎮各級配套聯動,各負其責,加快提升村衛生室服務能力,建立健全農村醫療預防服務體系,重點加強業務用房整修、基本設備配置和鄉村醫生培訓,逐步解決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零”
“零就業”家庭是指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零轉移”家庭。農村“零轉移”家庭,是指年人均收入在當地平均水平50%以下的農村居民家庭中,男16至50周歲、女16至40周歲,有勞動能力、有轉移就業願望的進行了轉移就業登記,且無家庭成員在二、三産業就業的家庭。“動態消零”指通過政策扶持,幫扶城鄉“雙零”家庭中至少一人就業或轉移就業,即城鄉“雙零”家庭“出現一戶,認定一戶,幫扶一戶、就業一戶”,不斷建立完善城鄉“雙零”家庭就業援助長效機制。
齊魯文化英才工程
是山東省宣傳文化系統組織開展的一項重大工程。目的是培養宣傳文化系統領軍人物和學術帶頭人,建設高水平專業人才團隊,打造優秀人才資源開發基地。計劃用5到10年時間,選拔200至300名全省高層次宣傳文化人才,授予“齊魯文化英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