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代表農業部與18個沿海、沿邊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責任書》,這標誌著我國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全面啟動。
近年來,隨著農産品貿易和旅遊業的發展,外來有害生物的危害呈加重趨勢。一是有害生物傳入速度加快。據統計,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僅發現1種外來檢疫性有害生物,80年代2種,90年代10種,2000年至今已陸續發現近20種,僅在2006年就發現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等3種檢疫性有害生物。二是已經傳入疫情向內地擴散危害。稻水象甲自1988年傳入河北省唐山市後,現已在14個省的局部地區發生;蘋果蠹蛾自1989年傳入新疆後,現已突破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到達甘肅省的蘭州市,對我國蘋果優勢産區構成嚴重威脅。三是潛在威脅巨大。俄羅斯濱海地區已經普遍發生馬鈴薯甲蟲,距黑龍江邊境僅有50公里;中西亞的玉米切根葉甲正向新疆邊境逼近;小麥印度腥黑穗病、香蕉穿孔線蟲、馬鈴薯金線蟲、地中海實蠅也經常在我國沿海沿邊各口岸被截獲。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植物檢疫監測與防控經費,造成檢疫手段落後,防禦能力差,難以適應目前重大疫情發生的嚴峻形勢。為有效防止檢疫性有害生物的進一步傳入、擴散和危害,農業部決定在沿海和沿邊地區啟動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全面開展疫情監測和封鎖控制工作,以提升植物疫情監測、預警和防控能力。
為確保阻截帶建設各項措施的落實,近日,農業部與承擔阻截帶建設任務的廣東、福建、新疆等18個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責任書》。責任書明確了在阻截帶建設中中央與地方的責任,並通過採取政府推動,加大投入,及時監測,嚴密封鎖,科學防控等措施,全面提高我國阻截重大植物疫情,防止疫情擴散的能力。
今年,農業部安排了專項資金,根據社會經濟條件、地理特點、重大疫情的生物學規律和傳入途徑,組織有關省(區、市)在沿海和沿邊阻截帶建設區域建立3000個重大植物疫情監測點,並根據我國優勢農作物生産佈局、相關農産品進口來源和流通途徑、境外疫情動態,分別確定各地的重點監測和阻截對象,全面啟動了疫情監測工作。
為加強阻截帶建設的管理,近期農業部還將出臺重大植物疫情監測與處置管理辦法及相關標準,進一步規範各地的疫情監測與處置工作,明確疫情監測、調查、記錄和上報要求,以及對疫情發生區的管制措施,對重大疫情開展跨區域的聯防聯控,從源頭上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通過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的建設,將大大提高我國防禦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有效遏制重大植物疫情的擴散蔓延,對保障我國農業生産安全、農産品質量安全和農産品貿易安全將産生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