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校園建設
教育部在同濟大學召開研討會
發表《建設可持續發展校園宣言》(《同濟宣言》)
由教育部組織的“建設可持續發展校園研討會”1月30日至31日在同濟大學召開。國內30余所“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美國耶魯大學有關負責人出席。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發表了書面講話。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建設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大學校園,創新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校園管理體系,積極推進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貢獻。
會議認為,建設節約型、可持續發展校園是全球環境和資源問題對大學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面對全球範圍環境惡化和資源緊缺的挑戰,面對我國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需要,高等學校在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並且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大有可為。
會議認為,建設可持續發展校園是高校在新世紀實現自身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以牢固樹立節約和可持續發展的思維和意識為核心,在知識傳授、價值觀形成和行為實踐三個層面對青年學生進行培養;以可持續發展理念滲透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為基礎,把可持續發展作為高校科技創新的價值尺度;以建設環境優美和可持續發展的校園為示範,把大學校園建設成資源節約、環境宜人、生態良性循環的模範社區,從而推動大學真正成為我國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基地。
會議在形成廣泛共識的基礎上,發表了《建設可持續發展校園宣言》(《同濟宣言》)。
《宣言》強調,大學要從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歷史高度,以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加快建設節約型、可持續發展校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宣言》提出,要將節約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加強教育與宣傳,建設節約文化,倡導節約文明,使青年學生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成為節約思想堅定的實踐者和傳播者,進而影響和帶動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將節約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高校的科學研究相結合,加強新技術的研究和利用,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指導和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將節約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活、教師教學科研、學校行政與後勤服務等校園建設與管理的各個領域,加強能源利用管理與監督,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獲得盡可能大的辦學效益,身體力行,引領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與會代表就建設可持續發展校園的有關經驗和體會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討。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等著名高校負責人在會上介紹了建設可持續發展校園的經驗和做法。美國耶魯大學有關領導應邀出席,在會上介紹了建設可持續發展校園的經驗。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實地參觀考察了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校園建設有關項目。同濟大學環境學院生態樓改造、大禮堂、文遠樓歷史建築保護性改造、學生浴室綜合節能項目等節約型校園建設工程給與會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據記者了解, 2003年同濟大學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提出“創建節約型校園”,並積極實踐。幾年來,同濟大學以效益為中心,以技術為保障,以管理為手段,積極探索節能新途徑、新舉措,努力尋求節能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節約型校園建設過程中,同濟大學注重發揮學科優勢,進行大規模節能技術改造,實現了與相關學科發展的互為促進;注重節能工程建設,搭起了良好的産學研合作平臺,吸引了社會資源的參與;加強節能教育和宣傳,形成良好的節約風尚,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細化節能管理,建設節能監管平臺,繼續深化和推廣節約型校園建設成果。同濟大學節約型校園建設實踐也得到了全社會廣泛的關注和肯定。2005年,同濟大學被評為“上海市節能先進單位”。2007年,“同濟大學創建節約型校園”榮獲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在2007年中國建築節能年度論壇上,“同濟大學節約型校園”入選“2007中國建築節能年度代表工程”;該校建築節能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同時入選“2007中國建築節能影響力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