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束 主要數據開始陸續發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21日   來源:統計局網站

    根據國務院的決定,繼1996年第一次全國農業普查之後,我國于2006年開展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國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基本情況,為研究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政策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併為農業生産經營者和社會公眾提供統計信息服務。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06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06年度。

    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是我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時期組織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也是和平時期一次重大的社會動員。為了搞好這次普查,國務院頒佈施行了《全國農業普查條例》,以行政法規對農業普查工作進行規範。各級政府都成立了農業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農業普查各項工作的組織和實施。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通力協作,密切配合,積極主動為普查工作創造條件。地方各級政府積極貫徹全國統一的工作部署,全體普查人員克服各種困難,認真細緻,確保了普查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

    這次普查對我國所有住在農村的或從事農業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調查,涉及2.3億住戶、40萬個農業生産經營單位、65萬多個村(含村委會、居委會)和4萬多個鄉鎮(含鄉、鎮、街道),填報普查表近5億張。普查對象之多、涉及範圍之廣、工作難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業普查。通過普查,獲取了大量常規統計難以取得的統計數據,摸清了農業的家底,全面掌握了我國“三農”發展的新情況;豐富和完善了常規統計調查的內容,進一步認識了我國“三農”發展的新變化,更加準確地把握了我國“三農”發展的新趨勢。

    普查結果顯示:

    (一)農業生産方式明顯改變

    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2006年,機耕面積佔耕地面積的比重為59.9%,比1996年提高了17.8個百分點;機電灌溉面積佔耕地面積的比重為26.6%;噴灌面積和滴灌滲灌面積佔耕地面積的比重分別為1.8%和0.8%。機播面積佔播種面積的比重為32.6%,比1996年提高了16.4個百分點;機收面積佔播種面積的比重為24.9%,比1996年提高了12.9個百分點。設施農業漸成規模。2006年末,全國溫室面積81千公頃,大棚面積465千公頃,中小棚面積231千公頃。2006年度,在溫室和大棚中,種植蔬菜723千公頃,食用菌46千公頃,水果137千公頃,園藝苗木47千公頃。

    (二)農村設施條件明顯改善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效果明顯。2006年末,全國95.5%的村和82.6%的自然村通公路,98.7%的村和98.3%的自然村通電,97.6%的村和93.7%的自然村通電話,97.6%的村能接收電視節目。農村衛生環境正在改善。全國24.5%的村飲用水經過集中凈化處理,15.8%的村實施垃圾集中處理,33.5%的村有沼氣池,20.6%的村完成改廁;進村公路以水泥路和柏油路為主,村內道路以沙石路為主。農村社會事業不斷發展。全國87.6%的村在3公里範圍內有小學,69.4%的村在5公里範圍內有中學,71.2%的村在5公里範圍內有醫院或衛生院,76.1%的村有行醫資格證書的醫生,74.3%的村有衛生室。

    (三)勞動力就業結構明顯轉變

    2006年末,農村常住人口中勞動力總資源5.3億,其中,從業人員4.8億,佔90.1%。從業人員中,一、二、三次産業就業比例分別為70.8%、15.6%、13.6%,從事第一産業人員比重比1996年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農村住戶戶籍勞動力中離開本鄉鎮外出務工人員1.3億,其中,男性佔64%,40歲以下的佔82.1%,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80.1%,在本縣以外務工的佔80.8%。

    (四)農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農民自有住房比例很高。2006年末,農村99.3%的住戶擁有自己的住宅,其中,58.2%的住宅是在1990年以後修建的,27.3%的戶住宅價值超過5萬元,6.8%的戶擁有2處以上的住宅。家庭耐用消費品日漸豐富。平均每百戶擁有彩電87.3台,固定電話51.9部,手機69.8部,電腦2.2台,摩托車38.2輛,生活用汽車3.4輛。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得到改善。使用管道水的住戶佔48.6%;飲用水經過凈化處理的住戶佔23.1%。

    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組織嚴密、工作紮實、數據質量可靠。一是方案設計科學。立足中國國情,借鑒國內外經驗,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和廣泛的試點,制定了一個內容緊扣“三農”發展變化特點、具有可操作性的農業普查方案。二是宣傳動員廣泛。各地都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聲勢浩大、喜聞樂見的輿論宣傳和社會動員,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心和支持,也獲得了廣大普查對象的理解和配合。三是現場調查紮實。全國動員了經過培訓合格的普查人員近700萬,對所有普查對象逐個進行查點和填報,然後逐表逐項進行審核、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再次入戶核對,據實予以糾正;四是數據質量可靠。通過事後質量抽查和對現場調查數據的審核分析,客觀、全面地評價了普查登記範圍的完整性和登記內容的準確性。評估結果顯示,農業普查應登記戶的凈漏報率為0.20%,原始數據差錯率0.14%,達到設計標準。

    在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和廣大普查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歷時近三年,順利完成了準備、現場調查、事後質量抽查、數據處理和數據評估等項工作,目前已經進入數據發佈和資料應用開發階段,普查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

    根據《全國農業普查條例》的有關規定,國務院農普辦和國家統計局將分6期發佈普查公報,向社會公佈普查的主要結果。今天(2008年2月21日),將首先發佈第一號公報——農業、農村、農民的基本情況,其他5期公報將分別以農業基本狀況和生産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社會服務、農村居民生活條件、農村勞動力資源與就業、耕地分佈及分類為內容,陸續向社會發佈。與此同時,著手編印《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綜合提要》和《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彙編》,向社會公佈更詳細的普查結果,並圍繞黨和政府關注的重大問題以及當前的熱點、難點問題,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進行系列分析開發。  

 
 
 相關鏈結
· 溫家寶主持常務會議聽取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彙報
· 統計局: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
· 國務院農普督查組赴河北省督查農業普查工作
· 國務院農普督查組赴遼寧省督查農業普查工作
· 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宣傳月開幕 謝伏瞻為活動揭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