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上海建國際金融中心:深化框架內涵 提升本地能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25日   來源:文匯報

    一年多之前,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在眾人矚目之中誕生。一年多之後的今天,其重要性已發生了顯著提升。由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共同制訂、經國務院批准的我國《金融業改革和發展“十一五”規劃》日前公佈,其中首次明確提到了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和國債收益率培育為我國短期和中長期金融市場的基準利率,疏通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與信貸市場的利率傳導管道,構建完整的金融市場收益率曲線。

    由於“上海利率”的推出,去年國內貨幣市場交易量有了大幅提高,全年全國銀行間貨幣和債券市場共成交196288筆,累計成交金額71.2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82.51%。央行副行長易綱指出,全世界很多貨幣都有其基準利率,“比較而言,雖然我們貨幣市場的容量還不能與倫敦、紐約相比,但人民幣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世界上的一種重要貨幣,所以要穩步推進中國資本項下的可兌換。”他表示,一定要對Shibor充滿信心。Shibor能否成為基準、能否被廣泛運用,直接標誌著人民幣市場建立、資本項下逐步可兌換、中國經濟能否成功、全世界是否願意持有人民幣資産等。

    同樣,“上海利率”對於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來説也是意義重大,其重要性的提升,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框架”建設增加了重要的內涵。

    潛力不輸任何對手

    如果僅僅從金融中心的基本條件和發展潛力來看,上海並不輸于任何一個知名對手。和香港相比,在市場結構上,上海多了商品期貨,這一點與紐約、倫敦等一流國際金融中心不相上下。上海的金融生態環境一直是國內一流的。去年底剛剛成立的上海金融仲裁院則標誌著上海引入了國際通行的解決爭端機制,一下子提升了金融中心的國際化程度。

    從機構數量上看,今年年初,全市主要中外資金融法人機構數量達到858家,比2002年翻了一番,繼續成為主要集聚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外資銀行法人化九成以上選擇上海作為註冊地,上海的外資法人銀行數量已達14家,甚至超過了本地註冊的交通銀行、浦東發展銀行、上海銀行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這4家。機構集聚並沒有帶來“壟斷”,相反,在央行上海總部的推動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積極影響力已開始向長三角地區輻射。

    外資銀行的集聚提升了上海的國際化程度,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表現都非常搶眼,據上海銀監局的統計,外資銀行去年的業務都呈現快速增長。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芝加哥交易所聯合開發了交易産品,互相上櫃交易,更體現了國際化的聯動。

    上海確立的“十一五”期間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主要任務,首先就是將加強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增強金融市場功能。較為完備的金融市場體系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優勢,不斷增強金融市場的功能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關鍵。

    差距關鍵在於人才

    然而,上海在金融市場交易額和機構數量兩項重要的規模指標上還只能稱為國內金融中心,與知名國際金融中心相比有不小差距。

    説到底,現代金融業和金融中心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是智力的競爭,而起步較晚的上海最缺乏的恰恰是人才,一個知名國際金融中心往往與許多金融界知名人士聯絡在一起。有關統計顯示,上海的金融從業人員到2007年末約為18萬人,這裡主要是指在有牌照的金融企業中直接從事與金融有關工作的人員,不包括派生的其它服務業。不可否認,這與香港、紐約、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從業人員數量還有差距,上海從業人員佔總人口的比例也只有1%左右,缺口比較大。迅速提升上海金融從業人員數量,加快上海金融人才的集聚,已是迫在眉睫。

    事實上,在制定《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一五規劃》的時候,有關部門就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並確定將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改進人才培養機制,創新人才引進機制,疏通和規範人才流動機制,造就一支以優秀金融企業家為代表的金融領軍人才和職業經理人隊伍、一支以高層次人才為骨幹的高素質金融員工隊伍。據悉,上海也在爭取中央監管部門在滬建立全國性的人才培訓基地,乃至設立專門的高端金融人才院校。有了人才保障,搭建國際金融中心的“框架”才有了“主心骨”。

    金融創新作突破口

    從2007年開始,金融創新開始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頻頻看到的詞語。

    上海目前是我國金融産品創新和交易的主要場所,可轉債、短期融資券、債券遠期、人民幣外匯遠期、燃料油期貨、剛剛上市的黃金期貨以及即將面世的股指期貨等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基礎金融産品和金融衍生品,都誕生在上海。創新豐富了上海金融市場産品,增強了金融市場功能,也是讓國際金融中心“框架”成型的重要突破口。

    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市場規模擴大,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就能增加。但是金融市場規模擴大除了單純的實體經濟增長支持以外,還需要不斷有創新的金融産品和金融交易機制來吸引交易,才能持續發展。據悉,今後上海金融創新的指導思想就是大力發展金融衍生品和固定收益類産品,擴大市場規模,提高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增強金融市場的集聚和輻射能力。同時,抓住我國利率、匯率制度改革以及金融對外開放不斷推進的機遇,豐富市場交易主體,建立市場主導的金融産品創新機制,促進金融市場的聯動,加強金融市場基礎建設,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提升本地金融能級

    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不能單單依靠國家扶持,還必須提升本地金融業的能級。

    據統計,2007年全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約1196億元,同比增長33.5%,佔全市生産總值比重約10%,在第三産業的佔比中首次超過20%。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金融産業的發展對地方經濟的貢獻率達到21%以上。

    依託上海證券市場,去年上海企業通過A股首發、增發、配股,發行企業債和短期融資券等直接融資渠道共籌集資金1617億元,是2006年的3倍,上海企業直接融資額佔全部融資額的比重達34.2%。本地金融企業如太平洋保險首發融資超過300億元,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打下了基礎。上市多年的浦東發展銀行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資本充足率和資産質量不斷提高;上海農村商業銀行通過股改,為未來發展減輕了負擔;上海銀行則繼續保持城市商業銀行“領頭羊”的地位。海通證券通過借殼上市已躋身全國較大的券商行列;東方證券業首發在即;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等老牌券商龍頭地位進一步穩固。在發展中,這些金融企業集團化、綜合化經營的特徵也日益明顯,更契合了當前金融業混業發展的趨勢。

    據悉,上海還將積極利用浦東綜合配套改革的契機,爭取國家允許更多的金融産品等在浦東先行先試。日前,浦東竹園商貿區地塊出讓結果公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股份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中標,未來這三大金融機構落戶新址之後,浦東“金融城”的格局將基本顯現。(陳韶旭) 

 
 
 相關鏈結
· 港交所將推出系列計劃加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 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視察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第二期
· 上海市長就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作報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