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青海省都蘭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擔保,將宗加鄉農業村因無錢治病而多年臥病在床的青年農民劉志斌送到了省城大醫院治療,期間的治療費由縣合管辦報銷大部分,民政部門資助一部分,醫院減免了一部分。本月初,當劉志斌的母親看到兒子走著回家且又能從事農活時感慨萬分:“新農合不但救了我兒子的命,還讓我們家避免了經濟上沉重的負擔”。
經過5年不懈努力,青海省新農合製度從低水平起步,實現了由試點到全面覆蓋、由傳統合作醫療走向新農合製度的歷史性跨越,開創了農牧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新局面,為實現農牧民“病有所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全省43個縣(市、區)建立了新農合製度,有317.96萬農牧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6.18%,實現了農牧區全面覆蓋。
全省新農合製度整體呈現出參合率逐年提高、補償水平和受益率穩步提高,農牧區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農牧民的衛生服務利用能力和健康水平同步提升,農牧民疾病費用負擔和因病致貧返貧率明顯下降的良好發展態勢,新農合作為農牧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正在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明顯改善了農牧民健康狀況。2007年與2002年相比,全省農牧區孕産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別下降42.8%和41.95%,孕産婦住院分娩率提高32個百分點,農牧民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68.2歲,總體健康水平有了顯著提升。新農合製度已成為廣大農牧民“病有所醫”的基礎和保障,有力地促進了農牧民健康觀念的深刻變化,廣大農村牧區正在逐步形成生活講衛生、投資保健康、健康促小康的新觀念。
———切實減輕了農牧民醫療負擔。連續3次提高政府補助標準,使全省的新農合籌資水平5年間翻了兩番,政府補助增加了4倍。5年來,全省累計籌資4億多元,為575萬人次的農牧民報銷醫藥費用3.3億元。去年,全省農牧民受益面達到73.4%,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達到38.99%,最高補償額達到2.5萬元。
———有力推動了農牧區衛生事業的發展。5年來,總投資近3億元,改擴建縣醫院39所、鄉鎮衛生院380所、標準化村衛生室2211所,為青南及其他邊遠地區111個鄉鎮衛生院配備流動衛生服務車,培訓了一大批農牧區適宜衛生人才,農牧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
與此同時,新農合製度使農牧民利用衛生服務的意識不斷增強、能力不斷提高,促進了農牧區衛生機構服務方式、服務理念的根本轉變。農牧區衛生機構改變過去單一的坐堂行醫服務模式,積極推行院內服務與巡迴醫療、上門送醫送藥、下派醫生、健康體檢、醫療機構對口支援等相結合的新型綜合服務模式,提高了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和時效性。目前,全省農牧區80%以上的住院病人在縣、鄉衛生機構就診治療,96%的門診病人在鄉、村衛生機構就診治療,初步實現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鄉(鎮),能在縣級醫院治療的疾病基本不出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