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天津市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設施農業建設是提高單位面積種植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出路之一,能不能抓住新的歷史機遇,提升設施生産水平,繁榮農業,富裕農民,至關全市發展大局。當前,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以設施農業為代表的現代農業建設,天津市領導多次在區縣視察和調研中強調要加快設施農業發展,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農口各區縣按照市委的要求,以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為契機,把設施農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渠道,當成是現代農業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在擴大設施農業規模,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積極開拓市場,確保增産增收上下功夫,努力爭當解放思想、幹事創業、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截至目前,據區縣上報統計,天津市種植業設施建設共落實建設面積93569畝,佔2007至2008年度計劃任務的94%,其中已建成面積42033畝,涉及12個區縣的97個鄉鎮,338個村。目前,天津市設施農業建設呈現三大特點:
一是設施農業生産初見成效。當前在全市新建成的4.2萬畝種植業設施中,已投入生産面積達3.39萬畝,佔新建成設施面積的80%以上。預計已投産設施年總産量可達28.4萬噸,總産值達到6.33億元,總效益達到4.52億元。與以前相比,農民平均畝增效益達到9000元,增長3至10倍。設施農業的發展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已成為當前天津市農業最大的經濟增長點,併為市場平抑物價、保障供應發揮出重要作用。
二是集中連片規模化發展初見端倪。各區縣在進行建設規劃時,注重集中連片和規模化發展,從2007年建設情況看,天津市已初步形成了一個設施農業産業帶和幾個設施聚集區,如:薊縣津薊高速(薊縣段)兩側設施蔬菜生産聚集區、武清北部河西務、下伍旗、大良、河北屯設施蔬菜生産聚集區、靜海沿運河兩側設施蔬菜生産聚集區、寧河薊運河東嶽龍、豐臺、板橋、苗莊四鎮設施蔬菜生産聚集區、寧河中東部造甲城、潘莊、七里海等鄉鎮設施蔬菜生産聚集區等。而且有些聚集區已經打破了區縣界域,如西青辛口鎮和靜海北部獨流、臺頭、良王莊等鄉鎮的設施聚集區連成一片。設施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産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政策帶動作用明顯。去年以來,圍繞設施建設工作,市農委、市農業局、市財政局結合天津市實際,制定出《天津市種植業設施建設管理辦法》,明確了設施建設推進方式和市級財政補貼標準。市級財政對新建的新型節能日光溫室補貼標準為7000元,普通溫室為4200元,鋼(複合)材料骨架塑料大棚為2500元,普通塑料大棚為1200元,補貼範圍、補貼標準和過去相比都有了很大提高。各區縣圍繞設施農業建設也先後出臺各類相關政策,明確了各自的補貼辦法和標準。如目前天津市北辰、西青等區縣都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其中北辰區對新型節能日光溫室的補貼最高達到13000元,對塑料棚的最高補貼達到3800元。惠農政策的落實掀起了各地設施農業建設的高潮。半年多的時間完成4.2萬畝的建設任務,相當於過去幾年的發展規模。
圍繞農委20條實施意見的總體目標,今後一段時期天津市將堅持梯次發展和多層次搭配,大力發展以節能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為重點,智慧溫室、連棟溫室和改良中棚為補充的現代設施農業,提高天津市設施農業整體水平。2007-2011年5年時間,計劃全市種植業設施面積將新增40萬畝,由現在的35萬畝發展到75萬畝,其中2007-2008年度計劃完成1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