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科技服務網項目技術方案科學合理,實用性強,應用面廣,效益顯著,總體上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日前組織有關專家對廣西“三農”科技服務網建設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在經過實地考察,聽取了項目工作報告、技術報告、效益報告、用戶意見、測試報告和查新報告,並經問題質疑後,得出了這一鑒定結論。
“三農”科技服務網是自治區第三輪創新計劃的重點內容之一。經過3年建設,目前,該網已建成了覆蓋面大的“三農”科技信息服務體系。該體系由1個自治區級、14個市級、51個縣級、402個鄉(鎮)級、162個重點示範村5級信息服務站組成,服務資源橫縱交叉互聯,覆蓋全區主要農業産業;服務隊伍由80個專家和8193個農村信息員組成,組織規範、層次分明、分工具體,服務於11567個示範戶和108376個輻射戶。同時,該網還構建了“四網一中心”的“三農”科技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以“分散採集、集中存儲”模式,依託“互聯網、移動通訊網、電視網、電話網”建設了數據高度集中和異構數據共享應用的平臺,信息服務類型全面化,具有覆蓋面廣、適應性強、服務手段多樣化等特點,服務用戶達900萬人(次)。該網還組織開發了“三農”科技特色信息資源。圍繞廣西農業特色優勢産業,建設了桑蠶等5個支網和農業實用技術等5個數據庫,採集發佈有效信息總量85.78萬條,加工製作音像資料500GB,形成了包括科技文獻、科技成果、實用技術、産業動態、市場信息、專利信息、勞務和培訓等信息資源體系,信息內容豐富,時效性強。項目實施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通過“三農”科技服務網,促成農産品實現了19.45億元銷售額,直接經濟效益8億元。為政府部門和廣大農業技術人員服務三農提供了重要平臺,建立了連接農戶分散生産與大市場之間的橋梁,培養了一大批鄉土人才,提高了農村信息化水平。
專家認為,該項目建設還成功探索出具有廣西特色的“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互利共贏”的科技信息服務“三農”的有效模式,提出了農村信息發佈和信息獲取低成本解決方案,創建了“農信通”、“科技110”、“農視通”等互動式分眾服務和個性化服務品牌,具有創新性。 (記者 陳江 通訊員 莫青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