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質安全,重慶市環保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積極採取措施密切監控水質情況,並建立跨省界及跨流域、區域應急聯動機制。
一是組建了8個監測小組在長江、嘉陵江、涪江、渠江設置監測斷面8個,採用自動監測和人工加密監測兩種方式,每天4小時進行一次監測,嚴密監控四川方向入渝水質。二是制定了《重慶市地震災害環境監測預警方案》和《重慶市地震災害跨省界及跨流域、區域次生環境污染應急聯動工作方案》,嚴密監控地震災害後可能産生的水環境污染,進一步加強跨省界、跨流域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或事件應急處置聯動機制。三是于5月18日,按照環保部和市政府的部署,增加了對長江朱沱、嘉陵江利澤和涪江玉溪3個入境斷面,江津長江大橋、東渡口和衝砂閘3個飲用水源地的應急監測,監測基本項目28項、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特定項目60項,同時分析了急性毒性、VOC、余氯、凱氏氮等。截至目前,共出動監測人員300余人次,獲取監測數據15000余個。截止5月29日,該市主要河流的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結果表明,長江朱沱、嘉陵江金子、涪江玉溪、渠江碼頭斷面水質指標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標準,地震災害未對該市入境的地表水和飲用水源地水質産生影響。另據萬州區、合川區環境監測站5月28日分別對轄區內飲用水源地的牌樓和東渡口斷面進行監測結果表明,萬州、合川飲用水源地水質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標準,地震災害未對萬州區、合川區飲用水源地水質産生影響。連續17天,該市主城及區縣飲用水源地的水質未出現異常情況,各水廠取水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