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上下的努力下,遼寧省城鄉共建活動呈現出遍地開花、區域連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機制靈活、成效明顯的良好局面。農村環境的變化影響著農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有力、快速地提高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促進了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
時下,遼寧省城鄉共建實現了省、市、縣(區)各級文明單位全方位參與,形成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多層次、立體化的共建新格局。全省共建對子已由過去近1000對發展到4000多對,全省近80%的鄉鎮和30%的村參加了城鄉共建活動。
根據不同地區情況,實行分類指導,共建形式多樣。大連市針對農村科技水平差、科技普及率低,當地農民學習和運用農業科技迫切的需要,積極組織城市各科研單位和高校,同鄉鎮村開展科技共建,實行科農聯姻,很好地實現了城市科技優勢向農村的轉移。瀋陽市根據近年來鄉鎮企業發展迅速的特點,積極組織鄉鎮企業等民營經濟組織與農村開展村企共建,使民營經濟組織成為遼寧省城鄉共建的一支重要力量。為推進遼西北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從2003年開始,遼寧省實施了為期5年的遼西北圖強致富文明帶創建工程。
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遼寧省城鄉共建活動在繼續注重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充分發揮文化陣地作用,提高農民素質,整治村容村貌,提高農村文明程度的同時,開始更加注重發揮城裏單位的優勢,為農村送資金、送技術、送人才、送信息,加速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增強農民科技致富能力。
全省城鄉共建密切了黨群、政群、幹群關係,同時也成為轉變機關工作作風,加強機關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為了搞好城鄉共建工作,很多單位的一把手和主管領導經常率領機關幹部深入農村調研,傾聽群眾呼聲。積極幫助農村修村路、架橋涵、打水井、修自來水管線、安裝有線電視等,切實解決了農民出行難、上學難、吃水難、就醫難、聽廣播難、看電視難等實際問題,樹立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