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測繪部門累計為抗震救災供圖5.3萬張、數據11TB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17日   來源:測繪局網站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國家測繪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即啟動應急測繪保障預案,充分發揮測繪技術優勢,快速為抗震救災提供地圖、地理信息和測繪技術服務,及時滿足了各方面的急需,受到廣泛肯定與好評。截至6月15日,累計向90多個部門和單位提供災區地圖5.3萬張,其中新加工製作3.1萬張;提供遙感影像等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超過11000GB;核對空運空投坐標近1200點。

    一是開通基礎測繪成果提供綠色通道,緊急製作抗震救災專用地圖和地理信息系統。應各方面不同要求,緊急加工製作抗震救災專用地圖,建設災區三維地理信息應急服務系統、抗震救災綜合服務地理信息平臺;24小時不間斷為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災區政府提供測繪成果和技術服務;四川測繪局將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搬到了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直接為搶險救災提供現場服務。

    二是緊急獲取處理災區地震前後的遙感影像,快速製作災區恢復重建規劃用圖。先後調集了包括無人機、直升機在內的9架飛機對災區實施航空攝影,協調國內外多顆遙感衛星不斷獲取災區影像;通過“中國測繪網”,緊急將影像傳回北京加工處理,製作出首張災區震後高分辨率雷達影像圖,以及一大批影像地圖。截至6月15日,已獲取陜甘川三省航空攝影影像近9萬平方公里,接收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24.1萬平方公里,製作完成14個縣的分縣影像圖和2000多幅影像地圖。

    三是協助做好災情監測和分析評估工作。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統一部署,對四川、甘肅、陜西80個縣進行了災情遙感解譯和評估,重點對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質災害進行了遙感解譯和統計分析,獲得了災害位置、類型、規模和分佈特徵等災情信息,以及道路、房屋等的損毀情況,形成了汶川地震災情分佈圖集、災情監測與評估數據庫、災情分析報告及災情監測與評估服務系統等系列成果,已提供國土資源等部門使用;應國務院辦公廳、水利部、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等的要求,採用先進的機載激光測高系統對唐家山地區進行了航空攝影,製作並提供了四川災區水庫及堰塞湖分佈圖、唐家山三維立體模型等,為唐加山等堰塞湖搶險救災提供了大量測繪技術支持;與地震部門合作,派出技術專家組赴災區和西藏開展實地測量,分析研究地震對我國大陸造成的影響,即將形成分析報告;完成了大雁塔等的形變測量和安全性分析。

    四是積極為媒體和公眾提供測繪服務。將三維地理信息系統直接服務於中央電視臺大型直播節目;緊急製作了幾萬份災區地圖並免費發放志願者,超過40萬人次通過國家測繪局網站下載了相關地圖。

    下一階段,國家測繪局將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整合各對口支援省區市的測繪力量,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快速製作災區影像地形圖。獲取全部災區範圍的遙感影像,確保災區 “一縣一圖”,實現1:2.5萬影像地圖對災區的全面覆蓋和1:1萬、1:5000、1:2000影像地圖對災區城鎮地區等的覆蓋,滿足災後重建規劃用圖的急需。

    二是快速建立災區應急測繪基準體系。滿足災區基礎設施重建等對大地測量控制點的急需。

    三是完善更新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及時更新和不斷完善抗震救災綜合服務地理信息平臺、災區三維地理信息應急服務系統,並繼續提供有關方面使用。

    四是繼續做好災情監測和分析評估。與有關部門合作,繼續為災情評估、次生災害監測預警預測等提供技術支持;編制汶川地震綜合地圖集、地質災害地圖集等地圖集,研製堰塞湖等地質災害災情地理信息系統;做好堰塞湖、重點滑坡地段、重要基礎設施、重點文物等的形變監測和安全性分析。

    計劃于2009年初,開始全面恢復災區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等測繪基礎設施,系統開展災區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

 
 
 相關鏈結
· 鹿心社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測繪保障
· 測繪局:北京福建重慶湖南出臺加強測繪工作意見
· 測繪局:測繪部門為抗震救災提供地圖4.8萬餘張
· 閔宜仁等到福建調研測繪成果和地理信息服務情況
· 測繪局長與科技部副部長共商災後重建測繪保障等
· 測繪局:改革開放30年地圖集編制方案通過論證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