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四川的重建路徑——訪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副主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20日   來源:四川日報

    雖然此次地震的震中是一個,但造成的地震烈度是兩個中心地區,一個在以映秀鎮為中心的地震帶上,一個是基本以北川縣城為中心的地震帶上。

    在世界許多地區,那些地震活躍的地方,往往是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帶。

    災後能不能發展,取決於我們自身的經濟能力和我們抗禦自然災害的水平。

    正好借助18個省市對四川嚴重受災市縣進行對口援建的機會,抓住機遇同這些省市加強合作,做到東西互補、發達地區和災區互補,使四川催生出一些更好更快更新的發展模式。

    史培軍:北京師範大學常務副校長,民政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委副主任。此次“5·12”汶川大地震後,被任命為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減災委-科技部抗震救災專家組組長。

    他為國家的減災事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科技支撐,成為國家高層決策的重要智囊團成員。長期從事區域自然環境演變、資源開發與減災科學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績顯著。學術貢獻包括初步構建“區域自然災害系統”理論體系,編制《中國自然災害系統地圖集(中英文版對照版及電子版)》,完成中國自然災害區劃,建立區域生態環境應急管理信息系統。

    6月15日,四川,人們正重回往日的正常生活。

    6月15日,北京,史培軍教授接受記者的專訪。如何科學理解此次地震和由此帶來的災害?高速發展中的四川經濟如何負重前行?作為長期與各種自然災害打交道的地理學家、國家高層決策顧問,通過對四川大量實地考察後作出的分析,放眼全國甚至國際的寬闊視野,他的視角,或許會帶來一些啟發。他的理性,或許會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更加美麗的風景就在不遠處。

    (一)科學理解此次地震和地震災害

    迅速判斷至少要準備100萬頂帳篷

    記者5月13日,也就是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您就向民政部提出建議:至少要準備100萬頂帳篷。在當時災情還不明朗的情況下,您是怎麼作出這一判斷的呢?

    史培軍:因為我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有全國所有地區與地震災害相關的基本數據。12號的下午地震發生後,到晚上10點時,在互聯網上,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就公佈了此次地震的模擬烈度圖。我把這個烈度圖用地理信息技術和我們的基礎地理數據進行疊加後發現,此次地震不是以一個中心地震向四週擴散,而是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一個地震帶。

    我由此確定,四川省受到影響的災區人口大概就有兩千多萬,其中重災區人口,就接近500萬人。而其中,僅在烈度為9度、10度的核心區內,就超過200多萬人。按2-3人一戶,每戶一頂帳篷估計,我作出了大概需要100萬頂帳篷的結論。

    斷裂帶地震造成的破壞範圍比一般地震更大

    記者您剛才提到斷裂帶這個概念。那麼,這次地震屬於什麼類型呢?

    史培軍:從專業上來説,此次地震屬於逆衝型走滑斷層造成的斷裂帶地震。也就是説地殼斷裂帶的兩側,上盤上升,下盤下降,同時,又沿著斷層的走向進行滑動。因此,此次地震不是一個中心,而是一條沿著斷裂帶破裂形成大範圍破壞的地震帶,從震中附近的映秀鎮向東北方向到北川縣城附近約300公里長,寬為西北東南走向約50多公里的地帶。嚴重或極重災區面積達1萬多平方公里。

    記者:這與以一個震中為圓心向外擴散的地震類型相比,有什麼不同?

    史培軍:最根本的不同是震後的影響範圍。我們對此次地震災害範圍進行了初步評估。此次地震的最高烈度等級為11度,其核心破裂區是一個長條形地帶。在這條斷裂帶上的東西兩側,全部都是重災地區。而如果以映秀鎮附近震中為圓心按等距離圓圈向外擴散,影響範圍顯然要小很多。所以應該説,斷裂帶地震造成的受災區要比中心地震造成的受災區要大,更重要的是,重災區的面積大大地擴大了。所以,此次在這條龍門山的中軸上,涉及到10多個縣、市、區,成了這次極重的災區。

    此次地震的最高烈度等級為11度,這在我們國家是罕見的破壞烈度。地震烈度的最高等級為12度,過去百年我國最高的烈度為10度。從世界範圍來看,也有一些8級甚至8級以上地震,也確實形成了一些高烈度區,但此次汶川地震形成的高烈度區和世界相比,也是最嚴重的。

    記者:這是不是也回答了,在此次地震中,為什麼距離震中汶川映秀鎮較遠的北川、青川也成為重災區?

    史培軍:這個問題正好説明,雖然震中在汶川的映秀鎮附近,而破壞的地區卻一直延伸到北川縣城,甚至到東北向的青川。此次地震,除了對震中帶地區的極大破壞外,對震中東北方向即北川、青川的破壞也很嚴重。因為斷裂帶的原因,所以雖然此次地震的震中是一個,但實際上造成的地震烈度是兩個中心地區,一個在以映秀鎮為中心的地震帶上,一個是基本以北川縣城為中心的地震帶上。所以,破壞最嚴重的是在這條整個強地震帶上,不僅是在震中。映秀鎮和北川縣城的烈度都是11度。

    房屋毀損情況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結果

    記者:這樣強度的地震意味著什麼?

    史培軍:地震是一種地震波能量的度量,用震級表達,此次汶川地震就是8級大地震。但是地表的破壞,是地震以及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造成的,對所有建築以及其他社會經濟活動等系統的破壞,一般人們用地震烈度來表述。總的來説,地震烈度是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壞程度與其造成的建築物毀損的綜合結果,我們稱其為地震及地震引起的地震災害。

    地震和地震災害有本質的區別。在無人居住區,即使發生8級地震,也不會有什麼災害,而在人口稠密區就完全不同了。烈度在9度以上的地區,90%的房屋不能再用了。烈度在8度以上的地區,通常房屋的倒損率為70%以上。

    記者:那麼,為什麼同一地區,都地震了,有的房屋受損更嚴重,損失更大呢?

    史培軍:這與脆弱性有關。總結起來,有四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在同一烈度區域內,房屋破壞的程度,取決於房屋是否設防。有設防的房屋,就要比沒有設防的房屋破壞得要輕一些。

    第二種情況,同一區域的房屋都有設防,此時,取決於房屋的結構及其整體走向與地震引起的破壞力方向的關係,也就是與地震波的峰谷結合有關,房屋正處震波之峰,破壞就大,反之,正處波谷,破壞就小。就是説,房屋的延伸方向與地震形成的破壞力的方向如果正好垂直,破壞就嚴重;兩個方向基本平行,那就比較輕一些。比如,一輛汽車在路上行使,如果被一輛車從正面撞上,那麼就很慘。如果從側面碰一下,那可能就只是小擦挂。

    第三種情況,要看房屋的建築年代。我國2002年公佈了最新的房屋抗震設防要求,在四川地震嚴重災區,2002年的標準規定是按7度設防,但是在這之前的標準是按6-7度設防。因此,在同樣的震級、同樣烈度區域內,老房子破壞較為嚴重,新房子就要破壞得輕一些。專家委員會在都江堰、什邡、綿竹,發現了大量此類的情況,正好顯示出執行了不同抗震設防標準而産生的現象。

    最後,同樣在一個區域內,烈度、震級都一樣,地震設防,以及地震波破壞力方向與房屋走向也一樣,大概與建築質量確實有較大關係。這需要對每棟房屋進行鑒定。是材料不達標、或施工質量問題,還是建築本身的設計有問題。需要具體甄別,不能一概而論。

    記者:建築結構相同的房子,僅僅是房屋的走向不同而造成損毀程度不同,在您對災區房屋的調查中,存在這樣的現象嗎?

    史培軍:到處都有。在都江堰,當時關注度較高的中醫院住院部大樓倒塌,恰恰這個房屋是向著映秀鎮的方向,房屋的走向剛好和地震波破壞力的最大方向正交,且恰好處在地震斷層線上。而就在倒塌的住院部旁邊的房子,因為是與地震波破壞力走向並行的,且恰好離開了地震斷層線,所以就沒有倒塌。

    短期內發生強余震的可能性在減小

    記者:記得截至地震後第4天時,大概發生了4000多次地震,也就是説,平均每天余震的次數是1000多次。到目前為止,余震已經發生了1萬多次。您認為目前余震的發生狀況處於何種的態勢?

    史培軍:根據專家組這段時間的研究來看,龍門山地震帶遭受了8級地震以後,余震最長可以持續到一年多,其間都有可能出現5級左右的余震。但總的來説,余震的發生呈逐步衰減的趨勢。我個人認為,就龍門山斷裂帶本身,在短期出現6級以上強余震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但與此同時仍然要加強監測,深入分析龍門山斷裂帶的活動情況,為防禦強余震及時提供有效依據。

    特別要説明的是,大家不必恐慌。即使是強余震發生了,按一般規律,強余震都是在主震帶內發生的,比如現在的1萬多次,幾乎99%都發生在此次地震斷裂帶的左右兩側,就是現在烈度9度以上的地區,不會在周邊。這次烈度在10度以上的區域有3100平方公里,主要分佈于龍門山山脈裏的深山老林中。

    記者:那麼對於成都等中心城市,會受到余震的波及嗎?

    史培軍:處在四川平原地區的成都、德陽、綿陽、廣元等這些大中城市的人們更應該相信,儘管這些城市離地震帶的空間距離比較近,但城市的走向與地震波破壞力的方向是平行的。因此,即使在這條斷裂帶上還有6級以上的強余震,比如6.5級至7級,但我估計對上述經濟核心帶的大中城市影響不會太大。

    (二)相信川西這片美麗的土地依然風景獨好

    地震高風險地帶往往是經濟高度發達地區

    記者:有人認為,在發生地震後,災區重建不應該在原址進行。但眾所週知的是,日本、美國等地區都是地震頻發的高風險地帶,但是他們照樣居住,還不斷建設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對此,您怎麼看?

    史培軍:從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角度來看,風險越低自然越好。但是在世界許多地區,恰恰那些地震活躍的地方,往往成了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帶,比如日本。日本是一個多震的國家,無論是東京周圍還是京都周圍,都是地震高風險地區。但是他們通過提高抗震設防水平,成了世界上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還有美國的舊金山,聖安德列斯斷層就穿過這個城市。也即使是這樣,他們通過提高抗震設防的標準,使這個地區成了世界著名的舊金山灣區,即美國西海岸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記者:在我國歷史上,有沒有從地震帶大量移民到非地震帶的先例?

    史培軍:在我國,大災以後我們的主要方針仍然是就地或者就近進行恢復重建,很少進行異地重建或者乾脆進行人口轉移。原因在於,自然資源養育了當地的老百姓,如果重新搬遷去另一個地方,就需要建立新的關係,包括與自然的關係及與當地人的社會關係,因為這些都是生存的基本環境。如果轉移到一個經濟發達的地方,可能政府和老百姓負擔的成本就要高。但是,如果我們就近進行安置和建設,成本就會低得多。

    另外,從文化的角度來講,這次災後重建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我們既要重建物質家園,還要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川西正好是我們國家、也是四川的少數民族地區,在重建的時候,既要考慮到重建的成本,但還要特別關心文化遺産的保護、民族精神家園的建設。所以我認為,主要還是就地重建為主,異地重建為輔。

    記者:就四川而言,您認為災區重建選址時該重點考慮哪些問題?

    史培軍: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後,我們的觀點是,確實在那些山大溝深的地方,生態條件比較脆弱,即使在沒有地震的情況下,也經常發生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對於這些地區應考慮選擇更安全的地方進行重建;以及那些在地震斷裂帶上處於9度、10度烈度區內的地方,也應適當進行就近異地安置重建。這裡最重要的是,應該加強抗震投入,提高建築設防水平。

    災後能不能發展,取決於我們自身的經濟能力和我們抗禦自然災害的水平。這次8級地震,敲響了天府之國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的警鐘。只要我們提高了適應和抵禦自然災害、防災減災的能力,川西地震帶地區就會發展得更好。相信川西這片美麗的高原,將依然是人們心目中的風景旅遊聖地。

    恢復重建對四川科學發展意味著新的機遇

    記者:一種悲觀的論調是,這次地震傷了四川的“元氣”。您認為這次大災後,四川將面臨一種怎樣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

    史培軍:四川在我國西部的十二個省區中,是經濟總量、規模、科學技術、教育水準比較高的一個省份。據我估計,成都、德陽、綿陽、廣元及阿壩這一帶,大概佔到四川經濟總量的一半,這次大地震確實給四川制定的“十一五”發展目標,特別是這個地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但中央規劃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四川災區的重建,其間,將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災區。我認為,恰恰要利用好這樣一個特殊的投資,以形成四川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例如建材行業、高技術産業等其他行業,都會帶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但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統籌好減災、重建和發展三者的關係,把提高防災抗災的能力、恢復重建和實現新的科學發展的戰略規劃結合起來。

    另外,正好借助18個外部省市對四川嚴重受災縣市進行對口援建的機會,抓住機遇同這些省市加強合作,做到東西互補、發達地區和災區互補,使四川催生出一些更好更快更新的發展模式。我在什邡市看到,作為四川第二經濟大縣,雖然遭災了,但一些大企業還在,又有外部省市的對口援建,抓住這個機遇,説不定什邡市會在三年恢復重建後很快成為四川的第一經濟大縣,甚至成為全國百強縣中處於前端的縣市區。

    記者:也就是説,災後重建不是簡單對原有城市和生活方式的復原。

    史培軍:對。重建絕不是簡單的重復,再重復一個都江堰、一個什邡、一個綿竹。而是要利用這次機會,重新規劃災區發展的空間佈局與産業結構的重塑,抓住對口援建的機會,引進新的科學技術,發展自己新的優勢産業,這樣就把恢復重建和科學發展整合在一起。這樣不但是建成震後的新天地,而且很有可能出現,在沒有發生地震的前提下就不可能出現的新局面,即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這種新的發展更能夠體現我們提高抵禦災害的能力。

    我到四川考察,最大的感受就是四川災區的老百姓心態好,有很強的自我奮鬥能力。要把四川人民長期形成的能吃苦、耐大勞、善於創造的這樣一種人文精神,繼續在恢復重建中得到發揚,形成災區重建過程中新的人文精神,大家凝聚在一起,就能迅速建設一個更好更快發展的新四川。

    唐山和麗江災後重建模式帶來的啟示

    記者:唐山當年震後選擇在原址重建。您了解唐山災後重建的情況嗎?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得如何?

    史培軍:唐山在1976年後,經濟面臨著百廢待興。但是經過總體規劃後,在全國的支持下,迅速在原址附近進行了恢復重建。原來僅僅以一個煤炭及重工業為基礎的唐山,其經濟結構卻發生了重大調整,現代加工工業、新技術、高技術含量的工業從此形成氣候,經濟結構比震前更科學、更合理、更有競爭力。現在的唐山市已經發展成了河北省經濟的重心地帶,也成了我國北方京津唐大都市連綿帶的一個重要支撐點。

    四川也是這樣。應該利用這個災後重建的機會,進行産業結構大調整。淘汰掉那些高耗能的、高污染的,把那些科技含量高、産品競爭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發展起來,以此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並更具有競爭力,在國際化的浪潮中佔有一席之地。

    記者:地震前麗江應該説是鮮為人知。但地震後,麗江卻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城市。在您看來,這對四川有什麼啟示?

    史培軍:麗江對四川的啟示就是:對那些有豐富文物、古建築物等這些文化遺産分佈的地區,一定要就近很好地重建,因為它是精神家園的代表,更是未來四川文化産業的象徵。切不可對這些文化遺産推倒重建,這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我在專家組強烈呼籲,要加強兩個重建規劃,一是生態環境恢復重建規劃,另外就是文化遺産的保護和人文景觀的恢復重建規劃。這個提議目前已受到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關注,並就此單獨開始編制關於四川文化遺産和文物恢復重建的專門規劃。麗江這一點做得很成功,受到了國際上的關注。 

 
 
 相關鏈結
· 賀國強在四川災區察看災情強調做好恢復重建工作
· 四川要求高度重視重建物資保障工作確保有序供應
· 李維森赴四川災區調研指導災後重建測繪保障工作
· 亞太旅遊協會:全力支持四川災區旅遊恢復重建
· 教育系統對口支援四川災區恢復重建工作會議召開
· 商務部將採取積極措施支持四川災區外貿恢復重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