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四川省環保局發佈地震災害受災嚴重地區災害範圍評估、災害損失評估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評估報告。此次評估主要是通過對區域生態環境現狀、區域産業結構特點及排污特徵、氣象和水文條件調查基礎上,分析震後區域生態環境變化趨勢,從生態重要性、生態系統脆弱性、環境容量、環境經濟等方面,科學評估區域生態環境承載力,為四川災後重建規劃提供依據。評估結果顯示,地震災害對災區土壤保持功能的損傷及影響程度最大,受災地區的總體水質良好、環境空氣質量總體良好以及大部分集中式用水水源地水質在受災後水質良好,可作飲用水源使用。
據介紹,此次評估涉及綿陽、德陽、阿壩、廣元、雅安、成都等6個市州30個縣(市、區)。監測結果表明,災後主要河流岷江、沱江、嘉陵江、府河、涪江的水質變化不明顯,與2007年同期和地震前一週的水質無明顯差異,總體水質良好。
地震發生後環保部門對工業污染源及時進行了排查與處理,杜絕了污染事故的發生,確保了水環境安全;其次,受地震影響災區眾多工業企業處於停産或半停産狀況,工業廢水排污量明顯減少;另外,災後居民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生活取用水量銳減,導致城鎮生活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災區空氣環境質量,各監測點的污染物監測濃度在地震前後變化不大,地震災區的環境空氣質量總體良好。此外,受災地區227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大部分災後水質良好;所有監測的鄉鎮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良好,可作飲用水源使用。
經初步判斷,地震災害對災區土壤保持功能的損傷及影響程度最大,其次是水源涵養功能、生物多樣性維持功能和自然景觀支持功能,但重災區大環境自然基本條件未發生實質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