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密結合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為國土資源部履行地下水監測職能提供支撐,統籌地下水的區域監測與典型監測、常規監測與專門監測、客觀需要與實際可能等,用3~5年時間,恢復完善全國國家級地下水監測網絡,使國家級地下水監測點總數達到1600個,並使其基本實現監測自動化。這是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近日組織召開的國家級地下水監測網點優化工作研討會上明確的目標。
據介紹,國土資源部門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地下水監測工作,目前已形成了由1個國家級監測院、31個省級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院、中心)和217個市(地)級地質環境監測分站組成的國家、省、市三級地質環境監測工作體系,建立了由2萬多個監測點組成的地下水監測網絡,監測面積達110萬平方公里,基本控制了全國主要平原盆地地區的地下水動態狀況。從2005年開始,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已陸續建設和完善了全國地下水監測數據庫,完成了1312個國家級地下水監測點和大量省級地下水監測點監測數據的入庫管理,首次實現了我國地下水資源分佈、開採、補給、潛力、質量,以及近十年來主要城市和地區的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質狀況和開采地下水誘發環境地質問題等動態信息的統一發佈。
為更好地為國土資源部履行“監測、監督防止地下水過量開採與污染,保護地質環境”職能提供支撐服務,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明確了國家級地下水監測網點的優化原則和目標,形成了國家級地下水監測網點的優化方案。在與各省級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交流會商的基礎上,從全國23800多個地下水監測點中,目前已篩選出1925個國家級地下水監測點的備選井(泉)源,形成了國家級地下水監測網點優化調整方案。
據悉,新的國家級地下水監測網點優化調整後,將體現四個方面的重要特點:一是國家級地下水監測點佈局趨於合理。加強對深層地下水和應急水源地的監測,加強對名泉、大泉和地熱的監測,加強對青藏鐵路沿線和長江、黃河、瀾滄江源區的地下水監測。二是國家級地下水監測點總數明顯增加。國家級地下水監測點從現有的1312個增加到目前備選的1925個,增加613個。三是專門監測井比例明顯提高。專門監測井數量從現有的757個增加到1202個,所佔比例從57%增加到62%。四是自動化監測水平明顯提升。通過安裝地下水自動監測儀,實現自動化監測的地下水監測點數量從現有的175個增加到1159個,自動監測井比例從13%增加到60%。(記者 范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