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7月22日在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調研時強調,要結合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切實轉變觀念,發揮技術支撐,真正樹立地質災害防治由被動變為主動的理念,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地質環境。
贠小蘇指出,在轉變觀念的同時,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工作要處理好三個關係:一是處理好科學研究與預警能力建設的關係。繼續開展國家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系統研發與應用和實施基於北斗一號衛星系統地質災害領域監測示範工程、國家級地質環境監測與預報工程等,將研究成果運用於全國各個行業的地質災害防治和預報預警當中,加強各級地質災害預報預警部門的能力建設。二是處理好預報預警能力建設與基層監測人員素質提高的關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關鍵在基層,關鍵在幹部,關鍵在群眾。科技成果運用,監測員是關鍵。要以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技術支撐為核心,通過對基層防災減災工作的技術指導,通過監測預報技術的不斷探索,逐步建成符合中國實際、形成中國特色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體系。三是處理好預報預警能力與現階段防災任務相結合的關係。地質災害防治新理念、新技術以及新體系建設,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踐總結和理論提升。要改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被動局面,就要與現階段各個地區、各個地方的防災任務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各級地方政府和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才能由被動變為主動。
贠小蘇強調,做好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要調動全社會的多方力量共同推進。要按照國務院頒布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提出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思路,聯合多部門,指導多行業,最終使地質災害預報預警體系建設在全國形成上下貫通和不斷延伸的新局面,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作出新貢獻。
國土資源部財務司、地質環境司、中國地質調查局等有關司局負責人參加了調研。(記者 范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