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農業部在湖北武漢召開南方秋糧生産暨高産創建工作會議,認真總結今年小麥高産創建經驗,深入推進水稻、玉米、馬鈴薯等高産創建活動,部署安排秋糧田間管理各項工作。
農業部部長孫政才對會議作出批示:在當前國際糧食供求趨緊,糧價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實現糧食穩定增産、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意義十分重大。我部今年在全國開展糧油高産創建活動,集成、展示、推廣高産優質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目前小麥高産創建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促進了高效增産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有力地帶動了區域均衡增産,為夏糧連續第5年獲得豐收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奪取全年糧食豐收贏得了主動。糧食生産的大頭在秋糧,關鍵在秋糧。各級農業部門要深刻認識到抓好高産創建是糧油生産的必然選擇,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在總結小麥高産創建經驗的基礎上,深入推進水稻、玉米、馬鈴薯等糧食高産創建活動,抓好秋糧田間管理,奮戰100天,確保秋糧豐收,力爭今年實現連續5年糧食增産目標。
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在會上指出,今年夏糧獲得豐收,小麥高産創建發揮了關鍵作用。一是涌現出一批小麥萬畝高産典型,據嚴格測産驗收匯總,143個小麥萬畝示範片平均畝産達540公斤,比今年全國夏收小麥平均畝産高221公斤,比示範片所在縣小麥平均畝産高121公斤;二是推動了小麥大面積平衡增産,通過開展小麥高産創建活動,加快了小麥優良品種和實用技術的推廣,提升了小麥生産整體水平,據統計,今年143個示範片所在縣小麥平均畝産達419公斤,比上年提高26公斤,增長6.6%;三是促進了小麥品質同步提升,各地認真落實小麥良種補貼政策,開展統一供種,提高了整齊度和優質率。據統計,今年143個示範片小麥優質率達70%以上,比非示範區高10個百分點以上;四是創建了高産技術模式,大力集成推廣精量半精量播種、測土配方施肥等10大主推技術,形成各具特色、符合各地生態類型的技術模式。
危朝安強調,高産創建是促進糧食生産發展的必然選擇,是農業科技推廣的主要載體,是糧食生産的有效組織方式。今年小麥高産創建活動的實踐證明,糧食增産的潛力在科技,集成、展示、推廣先進實用技術能夠大幅度提高糧食單産。各地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認真總結小麥高産創建經驗,在堅持政府推動、政策調動、示範帶動、服務指導等成功做法的基礎上,以更加有為的姿態、更加有力的措施,紮實推進水稻、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高産創建活動,示範帶動區域平衡增産,為奪取秋糧豐收再作貢獻。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按照農業部“十個一”的要求,進一步落實組織機構、落實目標責任、落實示範標牌;二要強化政策支持,將優質糧食産業工程、測土配方施肥、種子工程、植保工程、農業綜合開發、科技入戶等項目資金重點向高産創建示範片傾斜,並加強與財政等部門溝通,積極爭取對高産創建活動的支持;三要創新工作機制,激活農業科研、教學、推廣“三支力量”,強化實用技術到位率、糧食優質化率、農業抗災自救“三個提升”,構建公共服務、技術服務和合作服務“三個體系”;四要落實技術措施,在關鍵農時組織專家現場指導,開展現場觀摩,組織測産驗收;五要突出宣傳引導,多層面、多渠道、多視角宣傳高産創建活動的政策措施、品種技術、工作機制、典型經驗、專業大戶及取得的成效,營造社會廣泛關注、政府高度重視、部門爭先參與、媒體積極支持、農民家喻戶曉的良好氛圍。
危朝安指出,雖然我國夏糧首戰告捷,早稻獲得較好收成,為奪取全年糧食豐收贏得了主動,但糧食生産的大頭在秋糧,能否實現糧食連續五年增産的目標,關鍵在秋糧。各級農業部門一定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大力度,強化措施,奮戰100天,力奪今年秋糧豐收。一要狠抓晚稻面積落實。努力擴大晚稻種植面積,力爭比上年擴大150萬畝以上;搶修水毀糧田,及時補種改種;增種秋玉米、秋薯、小宗糧豆等晚秋作物,力爭種足種滿,不留秋閒田。二要狠抓技術措施落實。完善秋糧生産技術方案,重點突出玉米“一增四改”、水稻“一增四推”、馬鈴薯“一種一病”等集成技術的推廣普及;分作物、分區域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技術觀摩與培訓;組織基層幹部和農技人員深入生産第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提高技術到位率。三要狠抓病蟲害防控措施落實。加強預測預報,落實防控責任,推進統防統治和專業化防治,重點抓好水稻“兩遷”害蟲、玉米螟等重大病蟲害,努力減輕病蟲害損失。四要狠抓防災減災措施落實。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及早制定、完善秋糧生産災害應急預案,做好抗災救災技術、人員及物資等各項準備;抓好種子、種苗、化肥、農藥等物資供應,及早制定補種改種的技術方案;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適時啟動應急響應,及時派出工作組和專家指導組,指導災區恢復農業生産。
最後,危朝安還對今年秋冬種工作進行了提前部署。要求各地認真分析秋冬種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早制定工作方案,研究提出具體目標任務、技術路線和政策措施,力爭小麥麵積保持穩定,油菜面積擴大1000萬畝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