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記者從省文物局了解到,青海省明長城資源田野調查工作進展順利,曾經藏在“深閨”中的青海長城將逐步揭開神秘的面紗,展現在世人面前。
據有關文獻資料記載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考古調查,明代青海省境內建有西寧衛長城,人們習慣稱其為“邊墻”,主要分佈在現在的互助、大通、湟中、門源等地境內,總長近200公里,並伴有大量不同時代的烽火臺。由於青海歷史上政權交替頻繁,文獻記載不翔實,加之地域遼闊,地廣人稀、地形複雜、自然條件艱苦等條件的制約,青海省明長城調查研究困難較大,對長城的研究乃至認識相對滯後。
去年5月,青海長城被正式納入全國長城資源調查範圍。之後,省文化廳、省文物局和省測繪局高度重視,在國家文物局、國家測繪局及長城項目辦公室、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的關心支持下,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對全省明長城進行重新查勘,並初步掌握了省內長城資源的大致情況;省文化廳、省文物局和省測繪局編制了青海省長城資源調查工作各項方案,成立了青海省長城資源調查工作領導小組、青海省長城調查項目辦公室和督導組,組建了專家組。對各相關人員進行了培訓,成立了由省、地方文物、考古人員和省級測繪專業人員組成的調查隊。目前,已圓滿完成了青海明長城大致走向的調查工作和長城資源調查外業工作。(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