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記者從農業部在山東濟南召開的全國“三秋”農業機械化生産現場會暨玉米跨區機收啟動儀式上獲悉,今年“三秋”農業機械化生産以作業機具穩步增長、作業水平不斷提高、作業市場穩定有序為目標,以狠抓水稻、玉米機收,秸稈機械粉碎還田,小麥、油菜機播以及農機抗災減災作業為重點,力爭投入機具總量增加100萬台套,達到2600萬台套以上;玉米機收水平提高3個百分點,突破10%;水稻機收水平提高5個百分點,越過50%;小麥機播水平提高2個百分點,超過80%;油菜、馬鈴薯等作物的機械化播種取得明顯進展。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講話時説,今年上半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7.86億千瓦,比去年底增長2.3%;機耕、機播、機收總面積達14.5億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43.8%,比去年提高1.3個百分點。“三夏”小麥跨區機收克服了柴油供應偏緊等不利因素,實現了快打快收、顆粒歸倉,投入機具總量、參加跨區作業機車數、機收作業面積、機收水平和效益均創歷史最高水平,減少糧食損失約24.6億公斤,增加機手純收入26億元,節省種糧農民人工費用38億元。
張桃林指出,秋糧佔全年糧食産量的70%,做好“三秋”農業機械化生産工作,直接關係到全年糧食的豐産豐收和物價水平的穩定。當前,我國秋糧生産總體進展順利,但仍面臨洪澇、乾旱、早霜、病蟲害等災害的考驗,防災抗災、田間管理和搶收搶種任務十分艱巨。
張桃林強調,各級農機管理部門一定要把抓好“三秋”農業機械化生産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切實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充分、更紮實、更有效。一要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抓緊完成購機補貼政策實施工作,充分發揮補貼機具在“三秋”生産中的作用;加快落實對從事田間作業拖拉機免徵養路費、對農機作業服務和農機維修免徵所得稅以及農機跨區作業免費通行等政策,不斷降低作業成本。二要大力推進跨區作業。以水稻、玉米跨區機收為重點,推動秋季農機跨區作業由機收向機耕、機播等領域拓展;紮實做好跨區作業機具檢修維護、跨區作業證發放,作業供需協調、機手培訓、技術指導、信息引導和接待服務等工作,保證機具和駕駛操作人員以良好的狀態投入作業,努力提升秋季農機跨區作業的質量、效益和廣度、深度。三要積極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強化農機農藝結合,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生産一線,因地制宜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化肥深施、機械深松、精量播種、秸稈還田、節水灌溉、高效施藥等農機化節本增效新技術、新機具的應用,切實提高“三秋”農機化生産科技水平。四要認真抓好農機防災減災。立足於防大災、抗大災、救大災,制定完善工作預案,開展農機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和技術培訓;及時組織農機作業隊,開展搶收搶種、病蟲防治、提水灌溉、搶排積水、搶修災毀農田、搶運救災物資等抗災救災應急作業,充分發揮農機在防災減災中的積極作用。五要切實維護作業安全。結合“三秋”農機生産特點,全面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強化安全生産檢查,加強農機手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術培訓,組織開展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不斷提高“平安農機”創建工作水平。六要全力保障農機用油供應。及時跟蹤柴油供應和價格變化情況,主動加強與發改委、石油、石化等部門的溝通協調,設立農機用油專供渠道、發放優先加油卡以及加大柴油市場監管力度,切實做好“三秋”期間柴油保供工作。七要著力提高作業組織化程度。積極扶持和引導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協會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投入“三秋”生産,積極組織推廣訂單作業、承包服務和“場縣共建”等服務模式,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益。特別要抓好為農村軍屬、烈屬、孤寡困難戶、缺少勞力的農戶和災區受災戶優先、優惠作業服務工作。
據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司長宗錦耀介紹,2008年中央財政購機補貼資金規模增加到40億元,實施範圍擴大到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各地農民購機用機積極性高漲,上半年,大中拖拉機新增30萬台左右,聯合收割機新增6萬台左右;水稻插秧機新增4.5萬台,保有量達到20萬台,比上年底增長28%,機插秧面積將新增1000萬畝以上,總面積達到5000萬畝;玉米機播面積全年新增900萬畝左右,總面積超過2.7億畝,機播水平超過61%。今年全國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有望達到4000萬畝,比去年增加1000萬畝。馬鈴薯、花生、油菜等經濟作物機具,以及林果業、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農産品加工機械裝備也呈現出較快的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