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奶站清理整頓督導組在各地督導中發現,奶站的性質不同,出現違規問題的比率會相去甚遠:一些規模養殖場或奶業企業自建奶站一般環境、衛生條件較好,管理較規範,擠奶收奶集中,便於監管。而個體投資的奶站,尤其是流動收購和非固定企業銷售類型的奶站,監管難度則增加了不少,個體奶販為牟取暴利,非法添加有毒有害化學品的可能性較大。
在正在進行的治理整頓中,各地把解決當前問題和奶業的長遠發展相結合,紛紛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奶牛的養殖規模和集中化飼養水平,力圖從根本上解決奶業産業發展面臨的一些難題。
作為最新採取的一項重要措施,北京市推出鼓勵規模化養殖小區吸納散戶養殖奶牛入駐的政策,規定每頭牛補助200元。現有的規模化養殖小區可以通過收購、代養、託管、入股等方式,接納散養戶和其他養殖戶奶牛,擴大養殖能力。同時鼓勵規模化養殖小區改造更新棚舍建設。每平方米補助100元,用於棚舍改造投入、衛生防疫和無害化處理。同樣,對規模化養殖小區冷鏈系統和奶站建設加以鼓勵,給予50%補貼。鼓勵現有的奶牛養殖小區和奶站進行改擴建,更新更換奶罐設施、擠奶平臺、冷藏運輸車等,進一步完善冷鏈系統建設。
河南漯河市政府對達到存欄150頭以上的規模奶牛養殖場(小區),經過驗收合格後,給予15萬元財政補貼;對奶牛場建設秸稈青貯池,每立方米補貼10元。新鄉市政府緊急安排210萬元,對今年新建的21個奶牛養殖小區,每個補貼10萬元。
陜西省楊淩區政府積極扶持奶畜飼養密集的相鄰行政村建設奶牛飼養小區和機械化擠奶站,協調乳製品加工企業固定奶源。該區楊村鄉崔東溝村及周邊3個村過去都是農戶散養奶牛,使用手推式擠奶設備擠奶,奶販走村串戶收購生鮮奶,不僅質量安全難以保證,農戶難以與企業建立産銷對接關係,奶販對生鮮奶壓級壓價、拖欠貨款,奶農利益難以保證。該區政府、區奶業協會積極支持,分別出資20萬元,村民集資30萬元,建設奶牛飼養小區和機械化臺式擠奶站,集中飼養4個村奶農的奶牛,集中擠奶,區奶協還積極協調有關乳品加工企業與該小區建立了産銷銜接關係。
另外,浙江、陜西、河南、黑龍江等地也在這次整頓中積極引導散養奶畜進入小區集中規範飼養,鼓勵引導奶農成立專業合作組織,提高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從根本上加強飼養管理和監管的手段。
“三鹿奶粉事件”對廣東的影響相對小一些,這其中一個原因,或許得益於全省基本實現了奶牛的規模飼養。2007年廣東省奶牛(含奶水牛)年末存欄數約6.7萬頭,存欄200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場(區)達62家,其存欄數佔全省奶牛存欄總量的71%。荷斯坦奶牛存欄2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有52家,存欄45146頭,佔全省荷斯坦奶牛存欄總量的84%。各地奶水牛飼養充分利用水洼、池塘,相對集中飼養,保護特色資源,為原料奶的集中生産、固定收購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目前,在一些省(區、市),如山東、天津奶牛的規模化養殖遠遠高於全國30%的平均水平。據了解,為了提高奶牛標準化規模飼養水平,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曾表示,安排中央預算內專項投資用於支持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改擴建。存欄奶牛200頭以上的現有奶牛養殖場,符合相關條件均可申報。存欄奶牛千頭以上的達標養殖場進行改擴建,則可獲中央補助投資150萬元。
可見,無論從奶業産業自身的發展需要,還是從加強奶站的監管、杜絕食品安全事件這個角度上去看,奶牛的集中、規模化養殖,在我國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魏玉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