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農民工、失地農民被勞動保障部門的同志統稱為“小三農”。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後,陜西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積極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規劃制定了探索“小三農”社保問題新藍圖。
為了做好種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去年陜西省出臺了全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目前,陜西省14個縣的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參保人數達25.5萬人。寶雞試點經驗被譽為“寶雞模式”向全國推廣。根據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陜西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決定,將在指導意見的基礎上,擴大試點範圍,總結各地試點經驗,完善各項配套制度和政策,逐步建立以個人賬戶為主、保障水平適度、繳費方式靈活、賬戶可隨人轉移、適合農民特點和需求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並使之與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對接。
在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方面,陜西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適應農民工短暫性和流動性的特點,抓緊研究探索低費率、廣覆蓋、可轉移,並能夠與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的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儘快解決當前農民工養老保險無法異地轉移、重新續保困難、難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問題,解除進城務工農民的後顧之憂。同時,還將制定我省農村勞動力轉移規劃,在鞏固珠三角、長三角勞務協作關係的基礎上,積極向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等經濟發達地區拓展,力爭實現每年新增勞動力轉移30萬人,新增收入20億元的目標。
對於失地農民的社保工作,陜西省將按照被徵地農民年齡段劃分,制定相應政策,探索建立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建立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風險儲備金,用於調整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待遇和應對支付風險,切實維護他們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