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應邀參加中國(安吉)生態博物館建設奠基儀式。他不顧連續幾天的繁忙工作和旅途奔波,在浙江安吉召集了部分同志,就中國如何建設生態博物館進行座談併發表了重要意見。
單霽翔在認真審閱並聽取了《中國(安吉)生態博物館建設概念方案》的介紹後,就中國(安吉)生態博物館建設和中國如何建設生態博物館表示,安吉是“國家生態縣”和“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有著建設生態博物館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區位優勢和豐富的人文資源,是東部地區生態博物館建設的理想之地。他説“我很欣賞安吉縣在建設生態博物館規劃中,提出了有別於其他模式生態博物館的建設思路,融自然生態環境、傳統民俗文化與歷史文化遺産于一體,將博物館的功能向外擴展與延伸,真正承擔起與社會相關的責任,儲藏更多的歷史與現代信息,這樣一種新型的生態博物館,使之向著遺産保護的專業化、博物館化方向前進,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
單霽翔指出:人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根據不同的自然生態條件,創造和發展出不同的文化景觀。這些文化景觀以更具生機的要素結合和更為複雜的文化內涵,在更大尺度的自然地理環境背景中進行拓展和延伸。各種類型的文化景觀,為人類文明世代傳承並不斷發展,保持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單霽翔強調指出,當前大規模的新農村建設正在全國各地展開,這一行動的開啟給廣大農村地區帶來深遠的變化。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20個字,意味著新農村建設應該是一項綜合的事業,應該成為一項惠及億萬民眾的系統工程,文化遺産保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農村建設中理應得到重視和加強。但是,由於對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在認識上存在偏差,特別是對拆舊建新後的“新村新面貌”不斷進行大量宣傳,而對於新農村建設中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一些地方錯誤地把新農村建設理解為“新村建設”。近年來,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受到強力挑戰。不少地方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不是致力於農村的綜合發展,而是存在簡單化地加快城市化的傾向,忽視原有鄉村特色和民族特色,盲目“求新求洋”。在此種自信心不足的情形之下,一些歷史文化村鎮逐漸拋棄自我傳統,接納城市的價值觀、思考方式與生活模式。然而,傳統特色的消失成為當前歷史文化村鎮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一些地方將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方法套用過來,通過集中建設複製城市環境,城市的廣場、城市的園林、城市的道路、城市的草坪、城市的建築等,均被不加選擇地搬到歷史文化村鎮,致使一些原本風景優美的道路、河流,全部改造成寬直的馬路、寬直的河道,景觀設計單調而規則化、空間關係缺乏相互聯絡。
單霽翔指出:村落文化景觀遺産的保護,與所有生活其中的民眾密切相關,民眾是其保護和傳承中的靈魂。只有喚起當地民眾的文化自覺,才能夠説村落文化景觀保護取得了真正的成效。保護必須與社會進步一致,實現動態發展。保護村落文化景觀和鄉土建築遺産的根本目的是保護民族文化,而不是保護貧窮落後,是促進社區的進步,而不是阻止社區的發展。因此,只有歷史文化村鎮內居民的文化素質不斷提高,生活逐漸富裕,才能增強他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自尊和對於家鄉未來的自信,才能提高保護村落文化景觀的自覺性。
單霽翔強調: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聚焦“三農”,我們文物部門應該做些什麼?生態博物館把文物、生態、博物館緊密地聯絡起來,從靜態到動態,既保護靜態的也保護不斷變化的動態的東西和進化的過程;既保護古代的也保護現代的;既保護宮殿建築也保護民居建築;既保護物質的也保護非物質的,使文化遺産保護從點到線、到面。我們要改變觀念,生態博物館建設其概念很重要,要好好地研究、分析。安吉的生態博物館建設有一個很好的概念。這個概念與安吉縣委縣政府的“中國美麗鄉村計劃”是一致的。今天,我們將舉行中國(安吉)生態博物館的奠基儀式,這是安吉建設生態博物館的一個良好的開端,希望以此為契機,在前期紮實工作的基礎上,再接再厲,儘快將建設生態博物館的規劃做深、做精、做透並付諸實施,切實建好中國(安吉)生態博物館,在東部地區乃至全國推廣。
參加座談會的有浙江省文物局局長鮑賢倫、湖州市文物局局長柴培良、安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金凱和縣文廣新局局長董才寶、縣博物館館長程亦勝等。(程亦勝 程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