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航空工業發展四任務和五措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03日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未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四項主要任務和目標

    2008年11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出席2008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他表示,未來幾年,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和改革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堅持遠近結合、軍民結合、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結合,發展新支線飛機、大型飛機、直升機、發動機和機載設備,擴大轉包生産,推進産業化。”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中將大型飛機列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要求,今後幾年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積極拓展重點民用航空産品

    ——大型客機 按照安全、經濟、舒適和環保的要求,面向市場,研製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客機。“十一五”期間,重點開展項目前期準備、關鍵技術攻關和概念設計,“十二五”期間開展型號設計試驗和試製,“十三五”期間取得型號合格證和生産許可證,並開始投放市場。

    ——支線飛機 繼續抓緊ARJ21新支線飛機研製,計劃2009年取得中國適航當局適航證並進入市場。同時,啟動加長型和公務型研製,實現系列化。抓緊立項研製新舟700渦槳支線飛機,爭取“十二五”投放市場。繼續支持新舟60飛機系列化,創建精品工程。

    ——直升機 積極推進中法合作研製的先進中型多用途直升機項目,預計2009年實現首飛,2011年取得歐洲適航證,2012年取得中國適航證。

    ——通用飛機 根據市場需要,立項研製大型滅火/水上救援飛機、水上飛機、農林飛機、公務機、低成本通用飛機等,爭取在2010年前後推向市場。

    ——發動機和機載設備 為滿足大型客機的需要,首先完成大涵道比發動機驗證機研製和試驗,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完成發動機研製並適航取證,最終實現系列化,形成産業化能力;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積極推進機載設備的國際合作,努力推進機載系統和設備的適航取證,提高産品可靠性,降低成本,逐步滿足國內民用飛機研製和生産需要。

    第二,不斷加強科研生産能力建設

    按照佈局合理、條件通用、重點突出、統籌規劃的原則,重點建設高水平的大型飛機、支線飛機、直升機、通用飛機以及航空發動機、綜合航電系統、綜合機電系統、傳動系統等研發平臺,為型號發展提供支撐。圍繞大型飛機和民用飛機等需求,補充建設大尺寸試驗風洞等重大基礎設施和適航試驗驗證設施。在充分依託和利用現有航空工業基礎上,統籌規劃、協調發展,不斷加強大型飛機以及民用航空研製生産能力建設。

    第三,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根據大型飛機、支線飛機、民用直升機、通用飛機和特種民用飛機發展需要,組織開展相關技術研究。同時,充分利用國際合作,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和開展相關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再創新;進一步搞好航空推進技術驗證計劃(APTD計劃),基本建成航空發動機設計體系,建成幾個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驗證平臺。

    同時,積極推進航空製造業數字化工程,以飛機製造數字化工程為先導,逐步向航空發動機和機載系統等領域推進,最終形成數字化生産方式,增強應變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第四,關於民用航空産業化

    一要加快民用飛機新機型的研製開發和現有機型的改進改型,加大市場開發和銷售力度,建立完善的客戶支援系統,爭取實現年均銷售飛機100架。鼓勵企業與國際著名航空工業公司合作開發新項目,鼓勵企業盡可能參與並努力擴大飛機、發動機和機載設備等國際新主流機型的合作開發,鼓勵企業合資合作生産或引進航空零部件生産。大力發展通用航空培訓、使用、維護、服務和基礎設施等體系建設,為迎接通用航空發展高潮做好準備。

    二要加大航空産品出口的支持力度,鼓勵自主研製和聯合研製出口型民用航空産品,重點做好ARJ21新支線飛機、新舟60飛機、運十二系列飛機、H425直升機等主流機型的出口銷售。

    三要擴大民用航空零部件轉包生産規模,進一步做好A320飛機、ERJ145飛機、HC120直升機和CA109直升機等合資總裝項目,進一步擴大飛機部件、發動機零部件和機載設備的轉包生産,爭取建設並形成飛機機頭、飛機機身和尾段、發動機部件、複合材料部件等專業化生産線。

    四要大力發展航空維修業。以自主研製的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直升機投入市場運營為契機,逐步建立起自主的民用航空維修服務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加快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五項主要措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11月3日出席2008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時表示,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航空工業的管理,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大部門體制效能,著力推進工業與信息化融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航空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具體將採取五項主要措施:

    一、統籌規劃 協調發展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航空運輸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在國家運輸體系中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中國也將成為航空運輸業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通用航空作為新型重要的生産和生活工具日益受到重視。可以預見,在未來十幾年內,中國對民用航空裝備的需求將出現大幅度增長。近十年來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實現了較好起步,為了適應對民用航空裝備需求,進一步促進和規範民用航空工業發展,近期我們將啟動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的研究制定工作,規劃將立足現實需求,著眼中長期發展,統籌規劃幹線飛機、支線飛機、直升機和通用飛機的協調發展,統籌規劃自主研製、國際合作和引進生産線生産産品的協調發展,統籌規劃産業體系、能力佈局和型號研製的協調發展。

    二、深化改革 創新機制

    按照有利於航空工業發展、有利於推進軍民結合、有利於增強核心能力和有利於提高投資效益的原則,積極推進航空工業投資體制改革。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分類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航空工業企業積極吸納社會資本、其他行業資本投資航空工業,除關係國家戰略安全和涉及國家核心機密的航空工業重點企業實行國有獨資外,工業企業可分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股份制改造。

    三、加強科研 自主創新

    按照有利於促進航空工業發展、有利於強化航空科研院所自主創新地位、有利於增強公共服務職能和有利於完成民用飛機研製任務的原則,積極推進航空科研院所體制改革。同時加強航空科技戰略和規劃,統一管理國家航空科技資源,通過科研項目的合理安排,加快建立核心和重點專業體系,建立適應相關能力發展的科研協作機制,建立完善的航空科研體系。同時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航空高層次人才吸引、培養、使用和激勵為重點,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造就一支專業配套、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

    四、擴大開放 促進合作

    要適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進一步擴大中國航空工業的對外開放,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加強與國際航空科研機構的聯絡,共同開展航空科學技術研究,共同舉辦或承辦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提高航空國際技術合作的層次和水平,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和“政府監管,商業運作”的原則,擴大和提高航空工業産業合作的規模和層次。

    五、加強管理 突出服務

    隨著航空工業的快速發展,行業管理問題日趨重要。近期我們將重點開展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立法和政策研究力度,制定和完善民用飛機研製生産和産業發展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併發布民用飛機産業政策、技術政策和行業標準,定期發佈航空工業産業發展的指導性或引導性文件。二是運用規劃計劃、産業政策、投資政策、執法檢查等經濟和行政手段,改進和完善對航空工業經濟運行和市場的調控,規範航空工業産業市場行為,建立公平、高效和有序的市場環境。三是推進政務公開,提供信息服務,開展民用航空普查工作,發佈民用航空工業統計年報以及産業發展報告,促進航空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據悉,為適應中國工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決定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工業行業管理。

 
 
 相關鏈結
·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航空工業確定四大任務目標
· 遼寧省攜手南航打造“21世紀東北亞航空樞紐”
· 第七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11月在珠海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