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通告
 
廣東5年400億推進"雙轉移"為地方經濟注入新活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4日   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

    推進産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以下簡稱“雙轉移”)是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産業優化升級,建立現代産業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加快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步伐的重大戰略決策。

    2005年廣東省政府頒布《關於廣東省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産業轉移的意見》,積極推進産業轉移。

    今年5月,廣東省委、省人民政府進一步出臺了《關於推進産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以下簡稱“雙轉移”決定)及7個配套文件,對“雙轉移”進行了部署。

    截至目前,經認定的省産業轉移工業園共有28個。

    五大新舉措全面推進産業轉移

    今年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雙轉移”決定,提出要在廣東建設一批産業轉移示範園區。隨後,省推進産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擴大)會議部署,2008-2009年將完成15個省示範性産業轉移工業園的評選工作,産業轉移工業園的建設將進入新的快車道。在用地方面,廣東對規模大、成效好的産業轉移工業園的用地指標給予支持,對於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的用地計劃由省專項安排。

    “5年安排逾400億元從八方面進行扶持。”省長黃華華在年中的“雙轉移”會議上同時要求各地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引導和帶動社會資金投入,加快産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緊接著,一系列的資金扶持政策開始出臺:推進銷售電價區域同網同價改革,降低東西北電價,使産業轉移工業園電價比珠三角地區電價低0.1元/千瓦時左右;除國家規定統一徵收的稅費外,推行“零收費區”的做法,不再對入園企業徵收任何地方性收費;加大對産業轉移工業園的信貸投放力度,為産業轉移工業園企業提供高效便利的融資和結算服務。

    為了調動産業轉移工業園合作雙方的積極性,廣東提出每年開展一次雙轉移目標責任考核,不但要考核産業轉移工業園的規劃建設和招商引資情況,還要考核珠三角引導産業轉移、降低勞動密集型産業比例、提升産業結構和山區及東西兩翼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産業配套、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及相關服務、提升産業轉移吸引力等方面的工作實效,將考核結果作為地方政府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

    為加強對“雙轉移”工作的領導,省政府成立了由常務副省長黃龍雲擔任組長的省推進産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副省長李容根、佟星任副組長,領導小組成員包括省政府副秘書長林英、楊紹森以及發改、經貿、信息、教育、財政、人事、勞保、國土、建設、外經、環保等省級部門負責人,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經貿委。

    除了上述建設一批産業轉移示範園、安排一批扶持資金、每年進一次考核、設立一個有力機構外,廣東推進産業轉移的第五大新舉措就是培訓一大批農村勞動力就業者。據了解,廣東通過實施為本省農村勞動力提供一次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和實施每年對100萬在崗農民工進行技能等級提升培訓,為産業轉移工業園輸送合格的技術工人。

    環保理念不斷增強

    各地按照省府辦公廳早前《關於加強廣東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産業轉移中環境保護工作的若干意見(試行)》要求,開展産業轉移工業園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環境保護理念不斷增強。

    中山(河源)産業轉移工業園為促進轉移園可持續發展,實行嚴格“三關”制度。對項目引進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做到新引進項目一律進園、環評未通過的企業一律不準引進、沒有經濟效益的企業一律不引進、引進來的項目環保不達標的一律要整治達標,河源市近幾年拒絕了計劃投資總額300多億元的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200多個。

    廣州(梅州)産業轉移工業園制定了“産業轉移工業園內企業環保審批原則和進園産業目錄”,對製革、漂染、電鍍、重化工、造紙等20多類項目列入禁入名錄。

    土地利用率逐步提高

    有珠三角製造業經驗在先,各地通過産業轉移工業園的建設,制定入園投資門檻,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中山(河源)産業轉移工業園規定每畝工業用地的投入不少於10萬美元,建設容積率在1.5~2之間,建築密度控制在35—45%之間,首期建築面積不得低於總建築面積的60%,項目用地面積佔可用地面積的比例應達到80%,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

    廣州(梅州)産業轉移工業園制定“産業轉移工業園科學合理用地辦法”,在供地程序、用地面積、用地原則、建設進度等方面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同時調升了入園企業固定資産投資強度標準,入園企業固定資産投資強度從60萬元/畝調升至100萬元/畝以上。

    産業聚集發展拉動地方經濟

    實施産業轉移,是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和有效舉措,既從根本上促進欠發達地區發展,又促進珠三角産業升級。事實上,各産業轉移工業園按確定的主導産業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部分園區産業聚集發展效果初顯。

    中山(河源)産業轉移工業園電子通訊業的主導産業初見規模,現已引進手機及其配件企業20多家,2007年手機産量已超過600萬部,今年前三季度産業園實現産值近80億元,利稅額近10億元。

    深圳福田(和平)産業轉移工業園鐘錶製造業為支柱産業的局面初步形成,目前該園區已有20多家鐘錶企業,還有16家鐘錶企業有意集體轉移進入該園。

    佛山順德(廉江)産業轉移工業園以電飯煲為主的小家電産業集群初見規模,現已引進19家電飯煲相關生産企業,其中18家企業已建成投産,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産值近3.6億元。

    中山(肇慶大旺)産業轉移工業園以五金製品、機電設備、金屬加工等主導産業初步形成,現已有投産項目51個,今年前三季度産值近59億元,實現利稅4億多元。

    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了平臺

    事實上,産業轉移工業園建設,大大促進了山區及東西兩翼工業發展,進而帶動了服務業的發展,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進入第二、第三産業産生較大的促進作用,為農民增收、實現富裕安康提供了條件。

    據介紹,目前有16個産業轉移工業園吸納本地勞動力就業人數超過50%,其中8個産業轉移工業園本地就業人數在70%以上。  

 
 
 相關鏈結
· 廣東:優化海洋經濟結構 做大做強海洋主導産業
· 廣東157項行政審批權下放市縣 科學劃分政府職責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