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爭取讓更多受災群眾住進永久性住房,已成為政府的重要目標。同時,地方政府的鼓勵性政策、中央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為四川金融機構創造新的商機。
銀行貸款 農房重建大提速
截至10月31日,四川51個(極)重災縣、市、區正式向金融機構提出農房重建貸款申請的農戶數為11.62萬戶,申請金額30.58億元;金融機構已授信戶數為10.85萬戶,滿足率為93.36%;授信金額共25.87億元,滿足率為84.60%;已在金融機構貸款的農戶數為6.99萬戶,佔申請戶數的60.09%,貸款餘額15.13億元,佔申請貸款金額的49.51%。
在已加盟其中的金融機構中,農村信用社共發放農房重建貸款6.93萬戶,累計投放農房重建貸款14.87億元;農行在北川對388戶發放了1824萬元農房重建貸款;綿陽市商業銀行在綿陽涪城區對80戶農戶發放了850萬元農房重建貸款。
緊跟其後,農行四川省分行最近又將試點範圍由北川擴大到都江堰、什邡、綿竹和江油。郵政儲蓄銀行也及時就地震後金融需求等情況向總行進行了專題報告,就農房重建貸款向總行進行專題請示,正抓緊設計上報農房重建信貸産品方案。
正向激勵 財政資金兜風險
11月5日,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金融支持地震災區農村居民住房重建的意見》,明確指出,災區地方政府可根據自身財力,結合運用部分對口援建資金、社會捐贈資金,建立對農房重建貸款的貼息機制;積極探索根據貸款額度和還款時間建立差別貼息機制,或者累積計算貼息數額,在最終還款時一次性抵減本金等多種方式,引導農戶合理負債,按時還款。
該《意見》還要求,災區特別是極重災區地方政府加大協調力度,運用對口援建資金、社會捐贈資金等,作為農房重建貸款擔保公司的資本金。對擔保基金擔保的農房重建貸款形成的貸款損失,包括貸款本金和利息,可按適當比例由金融機構與擔保基金分別承擔。
前一條,保住金融機構農房重建貸款利息。後一條,解除金融機構貸款本金風險。財政正向激勵,為農房重建貸款徹底解除後顧之憂,金融機構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自身的資本利潤率也得以保證。
213億需求 金融機構新商機
據了解,目前四川災後農村住房重建貸款需求約289億元,涉及農戶153萬戶,符合條件的有效需求約213億元,涉及110萬戶。專業人士預測,213億元有效需求將成為四川金融機構的新商機。把握先機者,也將率先搶佔商機。原因有二:一是有了上述地方財政正向激勵政策,金融機構貸款基本不會受損;二是中央實施的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意味貸款量將大大增加。
既然無多大風險,農民們又將住房放在第一位,在還款能得到保證的情況下,農房重建貸款成為金融機構追逐的新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