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林業局:三北工程30年取得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25日   來源:林業局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11月20日在紀念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30週年總結表彰大會上説,30年來,三北地區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以及糧食總産量均在原基礎上翻了一番。工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三北工程建設成就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是重點治理地區的風沙侵害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土地面積開始縮減。在東起黑龍江、西至新疆的萬里風沙線上,共營造防風固沙林561萬公頃,治理沙化土地27.8萬平方公里,保護和恢復沙化、鹽鹼化嚴重的草原、牧場1000多萬公頃,重點治理地區的風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第三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表明,從1999年到2004年的5年間,陜、甘、寧、內蒙古、晉、冀6省(區)實現了由“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7921平方公里,重點治理的毛烏素、科爾沁兩大沙地實現了土地沙化的逆轉。

    二是局部地區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危害程度明顯減輕。在以黃土高原為主的水土流失區,共營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723萬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土壤侵蝕模數明顯下降。重點治理的黃土高原造林779萬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5萬平方公里,使黃土高原近50%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不同程度治理,每年減少流入黃河的泥沙3億多噸。

    三是平原農區防護林體系基本建成,糧食生産能力顯著增強。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河河套等重點農區,營造農田防護林253萬公頃,有效保護農田2248.6萬公頃,一些低産低質農田變成了穩産高産田。糧食單産由118公斤/畝提高到311公斤/畝,總産量由0.6億噸提高到1.53億噸。2005年全國産糧“十強縣”全部是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達標縣。

    四是特色産業基地初具規模,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工程區森林蓄積量由1977年的7.2億立方米增加到13.9億多立方米,直接增加經濟價值3000多億元,為中央政府投資的66倍。年産薪材800多萬噸,解決了700多萬戶農民的燒柴問題。營造灌木飼料林500多萬公頃,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飼料來源。年産幹鮮果品3600多萬噸,佔全國産量的1/3,産值達到537億元。興起了以森林觀光和綠色産品為主題的各類旅遊、休閒産業。

    五是開啟了我國大規模治理生態的先河,形成了防護林體系建設的基本理論。第一次提出了建立以木本植物為主體,多林種、多樹種、多效益、帶片網、喬灌草、造封管、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的發展模式;第一次以國家重點工程的形式開展生態建設,把我國林業推向了“以大工程帶動大發展”的新階段。

    六是增強了全社會的綠化意識,提升了我國在生態建設領域的國際地位。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造就了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鑄就了“艱苦奮鬥、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鍥而不捨,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以人為本、造福人類”的“三北精神”,不僅為我國創造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1987年以來,先後10多個單位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稱號。2003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總部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植樹造林工程”。

    30年來,三北工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建設道路,為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一是堅持生態優先的建設宗旨,及時調整工程建設主攻方向;二是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的建設方針,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三是堅持興林富民相統一,建設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統籌生態建設與産業發展協同推進;四是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喬灌草結合、封飛造並舉的技術路線,實行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五是堅持改革創新,保持工程建設的不竭動力;六是堅持領導幹部任期目標責任制,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

 
 
 相關鏈結
· 審計署農林水利審計局到林業局座談廣泛徵求意見
· 林業局召開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調研階段總結會議
· 林業局:影響我國森林健康深層次因素有六個方面
· 林業局副局長到規劃院調研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 林業局:我國森林旅遊社會綜合年産值1200億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