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邵琪偉:推動旅遊業科學發展為擴大內需做新貢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28日   來源:旅遊局網站

    記者: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請您從旅遊業的角度談談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

    邵琪偉:黨中央歷來十分重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出口在拉動我國經濟增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要看到,長期以來國內居民消費率偏低,擴大內需的動力嚴重不足,使得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程度很大。更重要的是,我國作為一個人口超過13億的發展中大國,在現在發展的基礎上,相當程度依靠外需很難長期支撐經濟的持續較快發展。因此,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出了明確要求。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特徵,我們對增長與發展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拉動轉變。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出口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任務更加緊迫,這充分證明中央決策反映了客觀規律,順應了時代要求,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

    我國旅遊業長期以來實行優先發展入境旅遊的戰略。從1978年到2007年,旅遊業共創匯2532.94億美元;僅2007年創匯達到了419.19億美元,相當於當年服務貿易出口的33%,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今年以來,受國內連續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影響,入境旅遊的發展遇到了很大困難,1月至9月,全國實現旅遊外匯收入298.28億美元,同比下降了3.26%。受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預計國際旅遊形勢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旅遊業如何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需要我們審慎考慮。中央擴大內需戰略為旅遊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相比入境旅遊,國內旅遊起步較晚,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已經成為我國旅遊市場的主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現階段旅遊業的發展可以不再以出口創匯為首要目標,而應該把發展國內旅遊作為基礎,確保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旅遊業在擴大內需中的獨特優勢,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新貢獻。當然,大力發展入境旅遊的方針仍然不變,這裡主要強調國內旅遊在三大市場中的基礎作用。

    記者:我國旅遊業經過30年較快發展,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請您介紹一下旅遊業和旅遊消費當前處於怎樣的態勢。

    邵琪偉:從旅遊供求態勢看,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旅遊供給能力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到2007年末,全國共有星級飯店1.3萬餘家,各類旅行社1.97萬家,旅遊景點2萬餘家,基本能夠滿足當前國內旅遊需求。但是在供給結構上也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如旅遊高峰期,重點景區和時段出現結構性供給短缺,這需要在發展中逐步解決。從旅遊發展格局來看,國內旅遊處於主體地位,最近10年國內旅遊收入佔旅遊總收入的比例穩定在70%左右,特別是最近兩年入境旅遊增速放緩,國內旅遊增速加快,國內旅遊對旅遊業增長起到了更加強勁的推動作用。2007年旅遊總收入增長22.6%,其中16.3個百分點是由國內旅遊貢獻的,入境旅遊僅貢獻了6.3個百分點。

    尤其要強調的是,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旅遊已經成為國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已進入大眾旅遊消費時期。2007年全國國內旅遊收入7770.62億元,相當於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7%。2008年“十一”黃金週期間,我國實現旅遊收入796億元,接近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9%。2007年我國人均GDP已達到2456美元,恰是旅遊消費快速增長的階段。2007年我國城鄉居民個人旅遊消費佔生活消費性支出分別為6.6%和5.4%,而全球平均水平在10%以上,説明我國旅遊消費增長潛力還很大。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比2008年翻一番,農民的消費水平將大幅提升,廣大農村和億萬農民將成為未來旅遊市場和旅遊消費的重要群體。

    記者:旅遊消費前景廣闊,那麼請您介紹一下旅遊消費在擴大內需戰略中有什麼優勢特點。

    邵琪偉:概括地講,旅遊消費優勢主要體現在這麼幾個方面:第一,旅遊消費是最終消費。對擴大消費需求有直接拉動作用。專家預測,到2015年,全國旅遊業增加值可達2萬億元,相當於目前全國居民儲蓄總額的10%左右。第二,旅遊消費是綜合性消費。由餐飲、住宿、交通、遊覽、娛樂、購物、通訊等一系列消費構成,促進旅遊消費也就是促進這些行業的消費。據預測,到2015年,旅遊可為民航、鐵路、公路和水運等交通帶來6700億元收入,為餐飲帶來約1萬億元收入。同時,旅遊消費還具有文化、宣傳、教育、健身等多重功能,關聯消費作用明顯。第三,旅遊消費是可重復性消費。一般家庭買一輛車要用十來年,買一套房子要住一二十年或更長時間,但是旅遊可以反復消費。現在中國人年均出遊僅1次,而發達國家可以達到5次以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今後中國人出遊頻率會逐步提高,旅遊消費也將隨之增加,並在人們消費支出中佔據更大的比例。第四,旅遊消費是可持續性消費。旅遊主要依託自然風光、人文古跡、民族風情等資源,與工礦業比幾乎沒有原料耗費,只要組織管理得當,旅遊消費就可以成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消費。第五,旅遊消費是多層次消費。只要有出遊願望,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時間許可,選擇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乃至數萬元的旅遊産品,能夠滿足各種消費人群的需求。第六,旅遊消費是恢復能力強的消費。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3年的“非典”給旅遊市場帶來了巨大衝擊,旅遊消費受到嚴重制約,但是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旅遊市場就恢復了正常增長,其中國內旅遊消費恢復更快。從今年“十一”黃金周的情況來看,儘管1至9月份旅遊市場受到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但國內旅遊消費勢頭仍然很好,出遊達到1.78億人次,同比增長了22%,大大超出我們的預料。

    記者:當前,旅遊行業正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請您介紹旅遊業在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拉動消費戰略上有哪些舉措。

    邵琪偉: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加快實現發展方式轉變。要落實中央加大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的投入,推進大項目建設;要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加快旅遊産品結構調整,推進産業結構優化,鼓勵行業科技創新和管理變革,扶持旅遊新業態發展,推動旅遊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發展,由數量擴張向素質提升轉變,由注重經濟功能向積極發揮旅遊綜合功能轉變。二是適時調整三大旅遊市場發展戰略,把發展國內旅遊放在更為優先的戰略位置。一方面要進一步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提升旅遊産品品質,提高旅遊消費滿意度,挖掘旅遊市場潛力;另一方面要推動旅遊消費升級,著手研究國民休閒度假發展綱要,將旅遊和文化、體育、休閒、健身、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大眾觀光旅遊的品質,積極引導國民休閒度假蓬勃發展。三是大力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培育旅遊消費大市場。我國約70%的旅遊資源在農村、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因此,潛力最大的旅遊市場在農村,潛力最大的旅遊需求在鄉村旅遊。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農村改革發展的精神,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要切實加快鄉村旅遊發展。通過統籌規劃、改善環境,運用標準、集約經營,加強培訓、改進服務等措施,推動鄉村旅遊提質增效,豐富完善鄉村旅遊産品,做大做強鄉村旅遊市場,進一步擴大城鄉旅遊交流,把鄉村旅遊培育成為旅遊消費的增長點。四是圍繞國家戰略佈局,統籌區域旅遊協調發展。東部地區分別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為中心,要進一步打破地區壁壘,加快推進旅遊市場一體化,形成國內旅遊業發展實力最強、旅遊消費市場最旺的優勢區域;中部地區要結合武漢城市圈和湖南長株潭城市群的“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大力推進旅遊業創新發展,提高旅遊業發展效益,最大限度實現旅遊發展的關聯帶動作用,促進旅遊消費市場繁榮發展;西部地區要充分利用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利條件,進一步加快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旅遊産業體系,改善旅遊發展環境,促進市場規模擴大,聚集旅遊市場人氣,充分發揮推動全國旅遊業發展和促進旅遊消費後發優勢。

    記者:旅遊業是綜合性産業,具有經濟、社會等多種功能,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從外部環境看,怎樣才能達到發展旅遊業、擴大內需的最好效果。

    邵琪偉:旅遊業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推動。一是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旅遊業的發展不僅能夠刺激消費、擴大內需,而且對於促進人們身心健康、提高國民素質和國家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人們的旅遊活動也是一種人力資本投資。二是要形成合力。與旅遊業相關的有100多個行業,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産業、主導産業和重要産業的有27個省區市;要充分發揮和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形成國家和地方、旅遊部門和相關部門、政府和社會的發展合力,圍繞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大局,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共同促進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三是在緊密配合地方政府和各部門工作的同時,旅遊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強化公共服務能力,為改善旅遊發展環境、提升旅遊産業素質而努力工作。(李曉良)

 
 
 相關鏈結
· 江蘇省多舉措加強擴大內需投資項目和資金的監管
· 甘肅:落實擴大內需 籌建重大項目增強發展後勁
· 國家測繪局關於為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做好測繪保障服務的若干意見
· 湖南省擴大內需嚴抓作風建設 6名處級幹部遭查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